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洁癖危害 > 强迫症之洁癖

强迫症之洁癖



洁癖也是一类常见的强迫症,但是很多人并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洁癖是一种“癖好”,说得不好听的点,就是“怪癖”。而癖好是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些人认为,洁癖更像是一种习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在把洁癖和“癖好”联系起来的时候,洁癖被看成了一种不常见的“爱好”了,这种看法放大了“洁癖者也喜欢收拾干净点”这个因素,而忽视了洁癖者对于自身的失控;而把洁癖看成一种习惯,则把洁癖当成了一种常用的选择,就好像有些人穿西装时,总是习惯留出西装的个别扣子不扣上。把洁癖习惯化的结果,是认为洁癖好像是洁癖者“选择”的结果,而事实上,洁癖作为一种强迫症,患者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这种错误的看法产生了两个结果:1、用“个人爱好”和“习惯”来解释洁癖,给洁癖披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其中的病态被遮盖了,这就让洁癖不像其他类型的强迫症那样看起来乖张和不可理喻。因此,很多正常人能够“理解”这种行为,于是社会就能为洁癖者提供一席容身之地,甚至很多洁癖者也不羞于告诉别人自己的“怪癖”。在其他类型的强迫症如同过街之鼠的时候,洁癖所处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宽松的环境是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的。2、正因为有“爱好”和“习惯”提供伪装,患者自己也经常身处其中而不知自拔。很多洁癖者不把这种情况当成“病”。因而,很多患者的病史中看不到对抗的痕迹,他们很顺从的服从症状的驱使:在他们细心的擦去桌上最后一颗灰尘的时候,他们从未想过要强行停止这种行为。但是,这种不把病当病的态度,也有奇怪的效果:因为不进行抗争,洁癖的影响仅限于症状发作时,而不对生活中的其他时间造成影响。洁癖分为两种:1、这一种是类似于强迫检查的强迫行为:患者看到有一颗灰尘,症状被触发,把患者“放置”到“我必须清除这个灰尘”的状态,这个欲望的优先级被设置为第一位,不能拖延、不容许绕过。患者立刻产生要清除灰尘的冲动,于是他清扫掉灰尘,响应了冲动,强迫症的一次发作圆满结束,过程很快。2、另外一种是表现为一种障碍:患者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达成症状发作时设定的那个关于“清洁”的标准。有时候,无论是标准还是达到的过程,都是非常微妙的。这种情况更类似于强迫计数:患者重复这种无意义的动作,是为了争取达到某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他就感到满意了,强迫计数就可以停止下来。这种症状最大的特点是:强迫症同时设定了要达到的标准和达到的方式。我们有时候可以在电影里面看到洁癖患者的这种表演:患者在快进入家里之前,就已经在脑子里面设定了要达到的标准(此时症状已经发作),然后进门后他擦地板、清洗卫生间、扔去某些只用了一次的东西,忙的满头大汗,最后终于消停下来——他终于达到那个标准了。强迫症导致的欲望被满足,一次发作终告结束。这个过程相对很长。在强迫症旗下的那么多“大将”中,洁癖的破坏力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了。毕竟,它不像社交恐惧和余光恐惧那样直接干掉患者的社交功能,也不像强迫检查一样可能导致强烈的对抗,更不像强迫思维那样要面对无穷无尽的问题。按照常理,症状较轻微的强迫症,也更容易康复。但是,洁癖康复的过程,常常出人意料的漫长——即使在患者明白了这是强迫症,而且已经选择了“接纳”以后。这很可能是因为:洁癖者经常有固定的闲暇时间,而在闲暇时间,不清扫房子,还能干点什么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名医会诊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jpwh/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