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诱发病因 > 爱情中的双方,谁应该支付的多一些管理
爱情中的双方,谁应该支付的多一些管理
MBA的课程有一门叫做“管理经济学”,
它主要讲的是企业如何围绕利润最大化去针对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决策。
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虽然难懂,但是系统学完之后,发现它真的很有意思。
比如,我可以用它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01
爱情中的双方,
谁应该“支付”的多一些?
一起吃个饭,到底是AA还是对方买单?
一起去逛街,都必须是男士刷卡嘛?
恋爱中的“经济纠纷”比较多的就是,钱谁来出。
一旦分配不好,动辄就分手的情形还是比较频繁的。
我也问了身边的女性朋友,怎么看待一起吃饭,是男生买单还是女生买单。
得到的反馈有:
肯定男生啊!他要是爱我,他就得买单!
AA吧,男生也不容易!
看心情,我高兴就我买单,他高兴就他买单!
也问了一些男生朋友,他们说:
愿意买单,但也希望女生能够主动承担。
重大节日,可以买单。但是日常最好还是分的清楚一些。
无所谓的,不差那几个钱。
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
在管理经济学里有一个类似的情景,
假设,一个产品面临被征税,那么税收应该由谁来场承担?
或者说,“需求者和供应者,谁应该承担更大的税负?”
结论是:
(1)税负是由供需双方共同承担的;
(2)双方各付多少,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双方的相对弹性。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得付得多一些。
所以,回到谁来付钱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要看谁对这顿饭更有需求,更想吃这顿饭,那么他就要相应地付出多一些。
比如,关于恋爱中的双方谁做家务活的讨论,结论一般是“谁有洁癖谁来做”。
其实这也体现了这个原理,谁更需要整洁的环境,那么谁就要更主动地做这个家务活。
由此看来,需求弹性其实解释了恋爱中的看似“无厘头”纠纷。
所以,下次再有类似问题的困扰,可以和对方探讨一下:两个人谁对这个事物更有需求,谁就多付出一些。因为需求大决定了我们需要“承担”得更多。
比如,可可想吃小龙虾,于是号召了闺蜜一起去。最后结账时,大多数情况是AA。但其实,更想吃小龙虾的我,应该多承担一些。
虽然,感情不能用价钱来衡量。但,我们要学会理性的思考。
02
爱情中到底有没有风险?
如何降低爱情中分手的风险?
管理经济学中的“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偏离未来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不好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爱情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呢?
也有。
比如,两个人因为观点不一致吵架了;
再比如,对方爱上了别人,想和你分手等等。
这些都是爱情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风险的来源往往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有时候我们发现了问题,可能就晚了。
拿风险最高的“分手”来说,可以怎么预防呢?
有两个办法:回避风险和分散风险。
回避风险,就是一开始就选择分手风险低的伴侣。
比如,你知道自己性情急躁,遇到性情慢的,自己会更加急躁,两个人也更容易吵架。那么你还是选择了性情比较慢的伴侣,你们吵架的概率可能会高一些,分手的风险也就高一些。
分散风险,则是指我们把每一次活动的风险点控制到最小,去均摊那个最大的风险。
比如,拿可能导致分手的“吵架”来说,
每次吵架后,就要及时沟通平复好双方的情绪,强化沟通机制,每次都在你的可控范围内,不要让它们日积月累到一日爆发的程度。
03
如果可以,
像了解客户一样了解你的(潜在)伴侣!
客户的喜好、客户的生日,客户的很多细节,我们都能记的很清楚。
是因为我们需要用这些大数据来“对症下药”满足客户的需求。
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足够了解自己的伴侣?
来一场快问快答,可以答对几个问题呢?
面对伴侣,我们是不是还了解的不够多?
“你变了,你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了。”
韩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对白,但其实每次我都在心疼男主和女主,因为对彼此的不了解,走到了一起,结果发现对彼此了解的不够深,又造成了“伤害”。
我问过身边一些单身的朋友,
你想要找的另一半的标准是什么?
大多数回复是看眼缘。
但其实眼缘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吸引力法则》这本书就提倡,当我们对一个人物描述的越具体,就越有可能在他来到我们身边时,及时地抓住他。
所以,你可以试试写下来你对另一半的描述,越丰富,越具体,这样越容易捕捉到他的画像。
随着一段感情进入婚姻,把婚姻比作“围城”等各种描述婚姻状态的比喻中,我还是比较喜欢“经营公司”这个说法。原因有三:
一,企业经营有风险,婚姻也是有风险的。
二,企业发展是曲折的,两个人的感情发展往往也是曲折的。
三,企业经营要花时间琢磨背后的原始的规律。而,爱情是,婚姻更是。
说了这么多~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对待爱情,我们要感性地大胆地去爱,也要理性地谨慎地去经营。
以上,
早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点一下「在看」告诉可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