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治疗医院 > 边界当代艺术作品展览参展艺术家赵葆康

边界当代艺术作品展览参展艺术家赵葆康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赵葆康的“邂逅系列”

欧阳昱

最近几年在上海任教,我在诗歌教学方面,越来越走向图片诗、观念诗、双语诗等,甚至还跟书法家朋友一起创作英汉双语书法。没想到,正是在这几年(-)中,赵葆康也从传统的抽象绘画,进入了双语抽象绘画,完成了《邂逅系列》中的十三幅作品,其中有一半是全黑或全灰作品,在汉字和英文字母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使之在“邂逅”之后,产生了崭新的佳作,出现了很不一般的气象,在当代中国抽象绘画领域,展现出一种焕发着新时代精神的风貌。

《看图识字系列28号一群竖勾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28》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77×54cm年

《看图识字系列26号一群竖勾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26》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我称他的这种抽象画为“绝对抽象画”,就像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或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样抽象。但他近年的抽象画,却另辟蹊径,走向了视觉/文字互动(visual/textualinteraction)绘画领域,使我一下子对其产生了数个新的称呼:抽具象画(既抽象又具象的画)、诗人画(相对于过去的“文人画”)、双语抽象画(英汉双语)、杂交画、字母字父画,等。

先说最后一个,即字母字父画。赵葆康的“邂逅系列”中,据他说,有一半大约五六幅也是全黑,但在我看来,说半灰似乎更恰当,因为其中有文字,或者说拆解得、小化得只有汉字笔划和英文字母,背景全灰的画面。看到这一幅幅画,我想起自己多年前写的一首小诗《把》,其中,我把英语称为“父语”。而在“邂逅系列”中,这个过程发生了逆转,英语只剩下字母,汉语呢,剩下的就该是字父了。这应该跟葆康去澳洲生活多年,又回到中国,经过长期的反思、沉淀后,厚积而薄发、极小发、极简发有关。

《看图识字系列25号一群竖勾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25》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看图识字系列22号横折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22》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把字母字父拼合、牝合,虽然小化到几至于无,却也像把极大的能量,压缩进一颗强力子弹的感觉。比如“爻”(音读“姚”)字。下面是“乂”(音读“义”),上面是“?”(音读“五”)字。下面的“爻”字本是一个易学名词,表示生生不息。上面的“?”字代表万事万物,纵横交错。现在拆解成半汉半英,以英文的“X”代替了汉语的“?”,看似还是原来那个字,但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因为“X”是未知数,本来是万事万物的“?”,现在却成了未知数,折射出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万事万物难以自持,相互交融的状态。

其实这种抽象画并非完全抽象,也含有具象元素,是赵葆康一直以来实验的一个内容。他在访谈中对我说:“我还是这个态度——不想说话时做抽象,想说话了就做具象。不看谁的脸色,甚至将来还会同时出现具象和抽象在一件作品里。”现在的“邂逅系列”在我看来,就是“具象和抽象在一件作品里”的突出表现。故我称之为“抽具象画”。

当然,这种“抽具象画”不涉人体、物体、植物体,它只指涉语言,而且是中英文,所以我又称其为“双语抽象画”。“邂逅系列”的全黑或全灰画,是在颜色上吸髓抽空,突出汉父英母的交合,从而反映了画家的宏小叙事观和直抵核心的哲学观,可能造成晦涩和难解,但该系列的其他五六幅,则在色彩上缤纷起来、形象上丰富起来、文化上有味起来,有一种亮眼响耳沦肌的感觉。

《看图识字系列20号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20》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看图识字系列19号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19》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我们的时代,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双语的国家,英语从娃娃抓起的结果,就是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英文,无论是否地道、是否清楚、是否正确。抽象画里的具象内容,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切写照。而且这交合、交配、交媾、甚至是邂媾、解媾的双语,嵌在蝴蝶的核心,有着非凡的生发扩散寓意:东方倪瓒式洁癖的极洁,配上西方罗斯科仅有色彩的极少,幻生出深刻的玄思和悬想,通过一幅幅颇值玩味,大有深意、大有诗意(赵葆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诗人画家)的蝴蝶双语抽具象画烘托出来,真是十分难得的上品。

欧阳昱

作家欧阳昱,湖北黄州人。年生,年黄冈中学高中毕业,随即下放农村,后在工厂当工人,年考上大学,获武汉大学英美文学学士(-),上海华东师大英澳文学硕士(-),随后任教武汉大学(-),年获拉特罗布大学和澳中理事会双奖学金,4月来澳,年获墨尔本拉特罗布大学英文系澳洲文学博士。现为澳大利亚作协会员和墨尔本作家联谊会会长。中英文双语作家、诗人、翻译家、《原乡》文学杂志主编。截至年6月,已出版中英文著译97种,中英文诗歌在世界各地数百种中英文杂志上发表数千首,遍及英、美、加、澳、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坡、日本、印度、爱沙尼亚、俄国、波兰、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瑞典、德国、奥地利、越南等国。曾数度获创作基金奖并两度入围新南威尔士总督文学奖。第四部英文诗集《异物》获悉尼年快书诗歌奖。英文诗歌代表作为《最后一个中国诗人的歌》,译著代表作为《女太监》、《新的冲击》、《卡普里柯尼亚》、《致命的海滩》和《绝对批评》。中文诗歌两次入选中国最佳诗歌选。英文诗歌自年至年,连续11次入选澳大利亚最佳诗歌选,含入选年澳大利亚最佳诗歌选的英译当代中国诗歌三首和入选年澳大利亚最佳诗歌选的英译当代中国诗歌二首。英文长篇处女作《东坡纪事》获年阿德雷得文学节文学创新奖,出版之后便被列为悉尼大学英文系教材。共出版15本英文诗集、5部英文长篇小说、4部中文长篇小说和11部中文诗集。最新中英文双语诗集《自译集》于年8月在墨尔本出版。最新英文诗集《自由晕眩》于年下半年由五岛出版社出版。最新中文诗集《诗言事》于年在台湾出版。年将有四部英文译诗集和一部英文双语诗集在澳出版。第二部英文长篇小说《英语班》由墨尔本TransitLounge出版社于年8月在墨尔本出版,于年获得新南威尔士总督奖社区关系奖,新南威尔士总督奖克里斯蒂娜·斯台德长篇小说入围奖,昆士兰总督文学奖入围奖和西澳总督文学奖入围奖。年8月,该书又入围墨尔本奖。年7月,第三部英文长篇小说《散漫野史》由南澳威克菲尔德出版社于年8月出版,有澳大利亚书评家LisaHill认为,如推荐澳大利亚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欧阳昱应为其中一人。

创作心得

赵葆康

外行看热闹,只要不是文盲,只要学会认识一些字的中国人,都能看懂我的画,我作品的画面符号元素都出自中国汉字的笔画。我的“看图识字”系列旨在使看画的人识字,看字的人识画,画里有字,字里有画。从小就喜欢汉字,手指常常在空中描绘汉字笔划的起承转合,甚至冬天手插在口袋里还在不停地比划。有几年我特别迷恋老宋体,喜欢老宋体中一横的开始和结尾,喜欢像人体肩胛骨一样的横折的转折处,喜欢竖钩的从容而缓慢的起合,还有那最迷人的点……

查百度的“老宋体”是这样描述的:“老宋体起源于北宋时期,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它外形方正,笔画为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横和竖连接处都有钝角,点、撇、捺、条、钩的最宽处都与书画粗细相同,坚角短而有力。”据说秦桧当年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但是人们厌恶其品行操守,于是就把字体用宋朝来命名,即现在大家熟悉的宋体字。通过大量的宋版书可以得知,按照中国官场的形态和规则,在我看来也许秦桧仅仅是开了个头而已,老宋体凝结了多少无名书法家的心智,多少无名雕版工匠的心血。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宋体字”很快得到皇帝的重视,随即命令书写成范文在全国推广。有了官方的推广,宋体字很快得以大范围的使用。

文革期间我在中学搞宣传刷标语口号用的都是刷子和墨汁,写的主要是黑体字,黑体字写厌了要换换口味,就在一些字的转角处加个钝角就是老宋体了,字的构架准确是在标语刷多以后练出来的。后来在乡下劳动那几年,冬天里农闲,大家都在家里烤火打牌瞎聊天,队长知道我字写的不错,让我给整个乡(那时叫公社)12个村的大墙上写标语,内容无非就是“学大寨”“新农村”之类的,但只要有字写,我当然十分乐意。虽然冰天雪地里零下好几度,我穿大衣带手套,嘴里哈着气,用刷子和油漆一堵墙一堵墙的写下去,乐此不彼。后来认识了上海农业展览馆的美工朋友们,他们的字特别是印刷体,可以不打轮廓非常准确地脱手写出来,那叫一个牛,这才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后来过了没几年有了电脑,有了打印和刻字,慢慢的这些美工不知去向,估计已经退休颐养天年去了。

《看图识字系列18号LearnreadingbywayofpicturesNo.18》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邂逅系列31号EncunterNo.31》

亚麻布上综合材料65×54cm年

而内行是看门道的,我通过艺术创作对已经定义的汉字笔画这个“物件”进行再定义,从而展示一系列除了此“物件”本身含义以外所带来的熟悉的“引申”含义。通过创作手法如色彩、画面肌理等等抹去事物的原有含义,换句话说,汉字和我的汉字虽然共享同样图像,但是本质已经完全不同。我把“物件”重新创作并赋予作品新的“中立”的主旨。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同样是汉字“物件”,我的作品却作为一个绘画表面而存在,而并不是汉字本身。

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们,他(她)们的作品由于手法和表达都是像签名一样非常紧密地与他们的作品相关联而很容易被辨认出来,像波洛克和罗斯科,他们的作品是索引性的,他们的艺术理念被概括为"英雄艺术家"。到了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减少作品的索引性,尝试通过传统符号传递或者表达意义。一些批评家认为这是对现代主义中被突出的个人主义的一种拒绝。如上所述,我的作品仅仅强调视觉冲击,与原有的汉字所传递的意义完全不同,作为一件经过我创作的艺术品,借用汉字的图像以绘画的形式而存在。

每个识字人都有这个体会,有时你盯着某一个字看,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自己不认识这个字了,在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中,这个字开始陌生起来,虽然这个字的笔画还在,结构还在,它还在你的面前存在着,但是你就是不认识它了。这种状态其实存在很短的时间,你摇一摇头,或者定一定神,走几步回过头来看这个字,又开始认识这个字了。这个恍恍惚惚的过程,而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混沌的状态,抽象的状态。

米字格是中国人学写字的一个传统工具。“米”字形将方格划分成八个三角形小格,每个字每一笔都顺随着小格子的规范而摹现。从读帖,抄帖,临贴开始,米字格教你挪让,大小,斜正,宽窄,平正,匀称等等,从受制于外在的规约到内化为心中的法度,从而达到挥洒自如的地步。在我看来,森严的米字格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和哲理性,僵化不知变通而死在“格”中者大有人在。站在米字格的中点,八条道路指向着不同的方向。没有路标,没有路人。只有你自己向着过去和未来探索......

赵葆康

年生于上海,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85年任中国武汉军区话剧团舞台设计,-95年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年为自由艺术家,-年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负责人,-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教授。现工作和生活在上海和悉尼。奖项:年"第二届国际沙雕大赛"获一等奖;年"中国油画双年展"获优秀作品奖。

个人展览:

年"耀斑-赵葆康作品展"上海M50视点空间;

年"邂逅-赵葆康作品展"台湾由鉅艺术中心;

年"消逝的风景-赵葆康作品展"上海黑苹果画廊;

年"赵葆康油画作品展"香港艺倡画廊;

年"赵葆康抽象作品展"上海华亭画廊

展览选

"前卫·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上海明园美术馆

"人?水之间展"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上海

"玺?鉴当代艺术展"亚洲艺术空间悉尼

"生而为艺术"上海云艺术中心

"艺术的纽带"宁波美术馆

"首届国际艺术家创作营作品展"云间画廊上海、安徽黟县

"85新潮?艺友画会纪念展"汉艺空间·武汉

"首届澳洲中国艺术家成就展"悉尼市政厅悉尼

"海上繁花?当代艺术30年展"松江当代艺术中心上海

"异?同日中现代艺术家作品展"东京艺术大学日本

"一家门"联展视点艺术空间M50上海

"上(海)戏(剧学院)现象"上海龙美术馆

"海上生明月?上海美术百年"中华艺术宫上海

"兼容的盒子计划第六十三期"法国习艺堂上海

"节点?年代水墨生态文献展"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

"我们这一代?50后上海油画家艺术文献展"三民艺术中心上海

"归去来兮"上湖美术馆北京

"另一种视角?来自中国的新艺术"华盛顿美术馆美国

"东+西?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美术馆“艺术家之家”维也纳

"亚洲艺术家联盟会员展"亚洲当代艺术中心悉尼

"形而上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

"中国当代绘画展"21Lhomond艺术空间巴黎

"CHINA46?上海,墨尔本,台北巡回展"霍克艺术会馆台湾

"布上综合材料和雕塑"三人展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20+1?中国现代艺术展东京展"东京国际交流中心日本

"无形的存在"抽象画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画廊上海

"首届艺友画会展"武汉展览馆武汉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边界”-----当代艺术作品展

主办:喜克艺术

协办:上海新融文化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年12月27日-年1月5日

开幕时间:年12月27日

下午3点

展览地点:新华中心·新空间

上海市漕溪北路号中金广场A座新华中心二楼

参展艺术家:陈小松、范钟鸣、

胡项城、李海峰、李磊、梁卫洲、

马佳慧、孙良、谭根雄、王大志、

吴林田、徐国峰、杨炀、赵葆康

、赵俊忠、周子瑾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zlyy/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