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治疗医院 > 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找什么工作一篇文章统统

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找什么工作一篇文章统统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229/4776790.html

这是我的

第64篇文章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约24分钟

今天我们再次来聊聊“择业”这件事。

一晃四月即将来临,许多应届生马上就要毕业,正式踏入工作岗位,虽然这两年的就业环境相当不乐观,失业人员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会如黑云压城般给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直接降低了他们找到工作的可能性,然而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与岗位,只要耐心寻找下去,能力匹配到位,都可以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结果。

这便涉及到了一个很关键,但绝大多数年轻人并无心去探究的问题:

到底什么工作最适合我?

年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加入了求职大军,当时我完全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是做好了简历,一股脑地抛撒在汽车制造、电视媒体、电子商务、电影宣发、房地产、银行等我目光能扫射到的一切行业,最终大都石沉大海,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似乎看到哪个行业给的工资多便想去哪里,亦或是听说某个同学求职成功了,便自认为该行业门槛低,自己照葫芦画瓢也能成功。

直到4年后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才意识到原来并非一项工作可以适合所有人,而一个人也并非仅有激情就适合所有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类型不同,对事物感兴趣的点位与思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类型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驱动,不但过程中会开心,同时也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直到毕业前都没有在学校里接触过这样的指导,我曾经了解过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他们很少能系统性地向全体毕业生分析“性格与职业”的搭配组合,甚至都不会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提供一些看似实用的面试技巧罢了。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却在完全不适合自己性格类型的工作中逐渐烦躁、焦虑、困惑、挣扎、抑郁、迷失,直至平庸甚至失败地了此一生。

而此刻许多的家长也深处焦虑之中,因为他们的孩子即将参加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

在2月25日,天津咸水沽二中的班主任肖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表了不当言论,称她往届的学生家长不是高官就是富商,而这届学生都是平民百姓,“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XX的妈妈一年挣的钱比你妈五十年挣得多”,这种话从她的嘴巴里说出来,显得刻薄却又现实。

如今的贫富差距已经远超普通老百姓的想像,“相对剥夺”的心理状态层出不穷,可高考却是在这种不公平环境中难得公平的东西了,因为在这场考试中,穷人家的孩子可以用成绩证明,成绩好坏与家庭好坏没有必然关系,而富人家的孩子则可以用成绩证明自己并非靠父母才能成功的纨绔子弟。

然而选择高校与专业也是一件操心事。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你真的喜欢当下的工作吗》提到过,我大学本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研究生专业是工业工程管理,都是管理类专业,当初之所以选择管理学专业,是因为在高考的时候我也不懂哪个专业更好,便听从了我爸的话,第一志愿填了经济,第二志愿填了管理科学。而我的父亲的判断基于两点:第一是不论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涉猎面都很广,我未来不会被专业限制住;第二是玩管理或金融的一般都能挣不少钱。但后来多个心理学工具的测试结果都显示,我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天生不适合管理,更适合做单打独斗,走文字专业、艺术专业、人文专业的孤狼。

有许多高三生就是在完全不懂心理学的家长的安排下,被动地选择了一个与自己天性完全不符的专业,以至于大学四年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整日浑浑噩噩游手好闲,临毕业前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好吃懒做的混子,何其悲凉!

而那些在父母安排下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的孩子,则更容易发生心理扭曲以至毁掉一生,郑爽之所以最终能够成为人见人骂的“郑爽”,罪魁祸首永远是那一对始终不顾及郑爽感受,只逼着她一心扎在娱乐圈赚大钱的父母。

可惜当时高三毕业的我能咨询的人只有我爸,而我爸周围又大都是行政管理人士,虽然他们都是既好心又热心,也都是发自内心为我好,但不论他们人数有多少,汇总下来的意见终归是局限性太强,倘若当时有权威心理学人士可以求助,我必然会更加相信他们提供的结果,即便我顶不住长辈的压力选择了经济学专业或者管理学专业,我也会在进入大学脱离了他们视线的时间里,尝试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去涉猎符合我天性的领域,譬如艺术,譬如历史,譬如演讲,譬如心理学……

因此,本篇文章的主旨,是基于我过往长达7年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对各种心理学流派的涉猎与对比,为广大求职者与为孩子选择专业的父母提供具体的方向指导,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希望借助这篇文章,告诉大家“每种性格类型最适合的专业和工作是什么”。

当然,目前许多求职软件或指导高中生选大学专业的app软件已经遍地开花,许多也将性格测试与性格-工作匹配作为软件的特色之一,但经过我初步的使用后,发现了如下四个问题:

01

性格分类粗劣

虽然我并不反对人们相信星座、五行、八卦、生肖等等,但作为一名在科学时代长大的理工男,让我相信这里面的逻辑与规律实在太难了,当然本文主旨并非讨论它们是否为“非科学性”的,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它们在划分上边界感太弱!就比如“感性”这个词,我在巨蟹座、白羊座、双鱼座都看到过,而“果敢坚毅”这个词,我又在狮子座、白羊座、天蝎座、金牛座中同时找到。

而反过来,身为处女座的我,自打上大学便发现周围的处女座也不尽相同,有的确实完美主义,但有的却是随性而为,有的确实有洁癖,但一周不洗脚的宅男也是大有人在。

而在诸多求职app中,我发现这种边界模糊的情况高频次地存在,我可以从某种类型中找到符合我性格的点,但如果把我安放在另外一种类型,似乎也说得通,尤其一些测试软件,居然只靠几张图片或几道看似有趣的选择题,便定义了被测者的性格类型!人性那么复杂,又怎能靠个位数量级的选择题便可明确了的?在这种模棱两可的基础上,我并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未来可选择的方向。

02

没有大数据依托

假设某种性格测试的工具把人分为A、B、C、D、E、F六种类型,那么这六种类型各自在人群中的占比是多少?如果说A类型最适合当管理者,那么在A类型群体中,有多少比例是当下正在做管理或曾经做过管理的?而过往做过管理者的人里,又有多少人是A类型?其他类型的占比又是多少?

拿不出这种专业的统计大数据,又何谈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呢?

03

测试结果非天性

在用专业的心理学工具进行性格测试的时候,施策师往往要求被测者摒弃“四老”的影响,所谓“四老”指的是老板、老师、老爸(老妈)、老公(老婆),因为工作会影响我们去做许多不得已的行为,老师会灌输我们许多私相以更换我们符合天性的思想,父母最擅长的站在过来人角度的“经验论”会严重影响甚至控制我们的判断,而夫妻之间长期住在同一屋檐下,势必会对彼此的行为习惯进行大量且无声的改造。

所以在用这些软件进行性格测试的时候,我们极有可能会将我们后天的行为习惯,误以为就是我们的天性,并变成答案输入测试程序中,于是得出来的结果必然不符合我们的本真,那么在此基础上匹配的工作,便逆了天性,又何谈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04

只谈优点,不谈缺点

乐嘉老师曾经在《超级演说家》的比赛过程中送给我一句话:“一个人的才华可以让你达到一个高点,但是如果你想要达到制高点,光有才华是万万不可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凭借自己的优势去打拼固然可以提高成功概率,但如果不注意规避自己的短板,不去避免那些因为自己缺点而造成的潜在问题,成功概率只会维持在中游。

婚姻关系中也一直强调维持感情长久的根本因素并不是彼此有多爱,而是彼此之间是否能容纳对方的缺点。

这种“水桶理论”同样适用于职场,比如一个人性格中带有的冒险精神固然能在循规蹈矩的大环境中创造奇迹,但也极有可能出现“到了对岸,一转身发现桥都烧掉了”的局面。所以在选择专业与工作的时候,必须意识到自身性格在该领域的局限性。

因此,为了让大家更精准地识别自己的性格,并获取合适的择业方向,身为一名心理学的培训师兼咨询师,我决定在本篇文章中基于自己过往所掌握的信息,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满足大家在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是“家长为孩子选专业,成人为自己选工作,一篇搞定”。

当然,在给出方案之前,我必须要从我了解和掌握的众多心理学工具中选择出一个来达到此目的,为此,我列出了选择的五大标准:

No.1

测试结果是天性,而非行为

比如著名的DISC个性测试,就是测试后天行为的典型工具,也就是说,它的测试结果是很容易随着时间与被测者的当下状态发生明显变动。而在前面我已经强调过,在专业与工作上发生最大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天性基础上。

例如此人天性崇尚自由奔放,虽然他在会计事务所做伏案工作并且按部就班已经十年,无论他的成绩有多好,都决然不如让他去想点子搞创新,而人的天性是不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变的,因此我选择的工具必须要满足测试结果在天性上的高度契合。

No.2

必须具有极高的信度和效度

所谓“信度”是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即不论我们测多少次,不论我们在何种心境下测试,它的结果几乎不变,类似物理学上的测量误差。

所谓“效度”是测试结果是否真实,即我们测出来的结果是否是“性格”亦或可以解释为其他属性,类似物理学上的系统误差——拿尺子测体重是不对的,我们的目的是测性格,那么自然这工具是真的在测性格!

No.3

必须具有大量历史数据样本

拥有这项属性的心理学工具必须具备两个特点,首先它必须有年头甚至上年纪,以便在漫长的岁月中获取足够的样本进行分析,新兴心理学虽然喜欢玩许多的花样与噱头,但换汤不换药,其根本依旧取材自经典心理学体系;

其次,该体系立足权威学术派,一贯致力于调查研究,拿庞大的调研数据与样本分析说话,而非以理论自居,仅以个别案例与创始人的经历经验做实践上的支撑。

No.4

必须对性格类型的分类足够多

虽然我们划分季节会用春夏秋冬,但老祖宗在进行一年的事宜安排时,始终采用的是二十四节气,因为一年有天,只分成四个部分未免很难具有指导性。

这种精分需求同样适用于心理学,把人简单分为四种或五种固然具有科普性,可以降低心理学的学习门槛,但如果想要更精细、精准地了解自己,必然要在大量分类中择取。所以相比九型人格,善为谈资的十二星座则在这一点上妥妥胜出。

No.5

会谈该性格类型的局限性

性格类型的局限性,每一种心理学的叫法不同,比如性格色彩学管这种局限性叫“过当”,意指人并非有缺点,而是如果将优点发挥过头了就会产生负面效果,譬如一个人善谈本身是一项很好的优点,但如果这个人不分场合、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zlyy/13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