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治疗医院 > 北京式孤独没有宠物,我还是宝宝吗
北京式孤独没有宠物,我还是宝宝吗
晚饭过后,小区的环绕路上男女老少或结伴而行,或形单影只,还有的牵着自家宠物狗在遛弯。
这一刻,人们有快有慢,衣食无忧,三餐不愁,对养宠物狗也更能接受,共同品尝着社会进步的味道,分享着经济发展成果。
01
想起那个食不果腹的贫穷年代,别说乡下,就连城里人也没有闲心去遛弯,更没有闲工夫养宠物狗。
过去农村很多人养条看门的“耳朵”狗,柴禾堆就是狗窝,夜里趴下就能睡,吃的剩饭剩菜喝点刷锅水。而城里人几乎用不上。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的房子也宽敞了,农村养狗的开始减少,反倒是城里人养狗的赶超农村了。
特别是养宠物狗的人群日趋增多,并呈现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不光老年人养,年轻夫妇也养。
甚至有些单身男女宁愿花大价钱买宠物狗,以宠为伴也不愿结婚生孩子。在宠物身上花费大方,在自己身上都却斤斤计较,比对待自己还上心:
下班陪宠物狗说话、玩耍;
自己睡眠时间都不够,却会抽出时间给宠物狗做健康营养的零食;
自己生病看医生怕花钱花功夫,陪宠物狗看病不怕花钱花时间;
明明有卫生洁癖,给宠物狗洗澡不嫌脏不怕累。
02
养狗养猫,各有所好,消遣时间,调节心情。
事实上,由于语言隔离和智性差异,宠物能够感受主人的喜怒哀乐,却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也并不能理解复杂和高深的爱。当然,人其实也很难理解。
足够热爱宠物的人,也终将被宠物爱上,就算不被爱,对于能够温柔以待这件事仍值得期待。网络上大量关于猫狗的照片,与其说是动物,不如说是关于爱。
因为有了这份爱,于是,现代人对猫、狗等看起来比较友好的宠物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习惯认为“宠物”才是和人类共同居住在城市的一员,对“流浪猫狗”难以接受,理所当然的认为将猫狗好好的养起来,悉心照料就是最好的状态,于是,它和人类的关系就这样被垄断。
事实上,宠物狗虽然偶尔看起来很冷漠,但只要主人出现,它们立马怡然自得,来回跟着窜来窜去,继而往复,总之会和主人保持一种亲而不腻的“暧昧距离”。
这也是迎合当代城市需求的一种情感模式,因此,宠物狗渐渐在舆论中成为了和伴侣可以并论的热点,狂热的铲屎官甚至诞生了“狗不如人”的说法。
03
即便我们连同身边的人,每天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却并不能相互理解。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加剧,这种不理解还在进一步加深,因为孤独,寻找寄托便也无可厚非,至少动物对于情绪的接收和表达都要来的更直接,无疑成为社会人的最佳选择。
内心孤独却渴望时刻温柔的人类,自然而然想到了宠物,狗狗被称作真诚的化身,对于独处的人,是极好的选择。单身狗、IT狗、搬砖狗、加班狗、累成狗……一提起狗,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用“狗”自黑。
宠物狗最开始的定义很简单,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家养的动物,这对于个人而言,还能够在记忆中重温最美的彼此。
相比于独处的百无聊赖,与宠物为伴的画面大都十分温馨。宠物作为一个载体,更多的是人们对过往生命的留念,比如:
有主人将宠物的乳牙和体毛收藏,作为见证彼此成长的回忆;
有子女养宠物来陪伴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并得到了缓解;
有人因宠物结缘成了情侣,将其作为爱情见证;
有人失业在家养宠,借此转移注意力,重获新生。
这些记忆云淡风轻,这些经历算不上珍贵,但对每一个养宠人士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宠物狗作为“回忆储藏器”,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在于能够成为在公园里,在住宅小区里,甚至在马路上,随处可见“仪式感”十足的行为。
人们牵着各种类型的宠物狗遛圈,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举不胜举,因为足够重视,让参与的人也同时获得仪式感。
这种宠物特有的形式,让仪式感的“收获成本”提升,使“新认同者”准入门槛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仪式感的收获感”。
试想,当你下班回家时,狗狗跑过来冲你摇头晃脑;当你失恋痛哭流涕时,狗狗靠在你身上;当你外出遛狗结缘另一半时,狗狗在原地一旁观察着你;当你身边早已物是人非,还有狗狗作伴时,对比现在,个中滋味,想必都有体会。
04
回到宠物本身,我们真正重视的,是养宠的动作与宠物本身代表的意义。
人们以宠物寄托情感,或倾诉、或留念、或珍藏、或放下,希望借这个仪式来获得认同,来获得生活的“印象”。
生而为人,总得留下点什么,就像王小波说的:“拒绝敷衍了事,平淡无趣的态度,带上仪式感去生活。”
“你也吸猫啊。”听到这句熟悉的话,你会不会感到感到恍惚:啊,原来我早已加入吸猫队伍。
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理解“吸猫”的概念,记得曾经目睹养了很久视如兄弟姐妹的兔子去世,大恸之后便视与动物亲密接触为畏途,心有不甘的甩出一句话:“反正就是一团会吃喝拉撒睡,死了还会让自己伤心的毛球。”
第二天早上,看到朋友圈po出的一张猫趴在主人腿上的照片,看着猫不设防的表情,乖顺地赖在主人的腿上,一瞬间觉得心底沉睡已久的东西又活过来了。
于是我来到了轻松宠。
两只猫轻巧地在室内踱着步,无声无息地穿行在桌腿与人的空隙间。它们无一例外有着蓬松的毛,清澈的、瞳孔狭窄、看东西极为认真的眼睛和骄矜的神态。我与一只猫默默地对视,它骄傲地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逼视着慢慢向前靠近,尾巴漫不经心地在窝里拂着,偶尔慢条斯理地舔舐自己的皮毛。
尽管它只是一只小动物,看人的眼神却充满傲慢与无视。经过我小心翼翼的抚摸片刻后,它逐渐靠着窝趴了下去,眼睛微闭,看上去十分惬意。
只要我试着往另一方向理理它的毛,它就会眼睛威胁地转动,舔了舔自己的毛以示示范,然后再瞪我一眼,就又舒舒服服地瘫在了沙发上。
我曾一边无奈地遵照宠物的指示,一边暗自为自己居然会听从一只猫的指令而发笑。谁知每过多久,它居然就赖在我旁边睡着了,不担心是否会被残杀拐骗剥皮,就这样完完全全把自己托付给了别人。
它们不用刻意讨好,也不用心存重重顾虑。
随便一躺便可以颐指气使让别人帮它挠痒痒,舒坦了就可以香梦沉酣。不用担心遭到白眼或是拒绝,字典里也完全没有伤害与欺骗这一类词语。
它们对世界不设防,大大方方毫无保留地讨着想要的东西,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care别人的目光。这份稚拙的天真,太多人正在缺失的太久,久到已经记不清,已经开始被鄙夷。
05
很多人小时候都养过宠物,每一只都被视作手心的宝。
宠物不理人、生病了、吃东西不香了,这些都一度让人焦头烂额,甚至如丧考妣痛哭流涕。
于是长大后,便开始隐藏自己的真性情,生活变得谨小慎微,开始将“随遇而安”挂在嘴边,学着隐藏自己的真心,活得谨小慎微,认为与旁人表露过多自己的情感近乎羞耻。很多人喜欢养宠物,更多的是喜欢那个自由轻松,无所顾忌的自己。
我曾在心里悄悄问自己:“当初的自己还在吗?初心还在吗?”
行走在人世间,百转千回,谁都无法保证初心不变。
所以要与宠物为伴,仍要借宠物之名寻找不停兜兜转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