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深度洁癖,过度邋遢,古人个人卫生原来这么

深度洁癖,过度邋遢,古人个人卫生原来这么



现在我们常常羡慕古人的生活,毕竟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吃的是绿色食品,比较健康,但有洁癖的人估计很多地方会受不了。

当然不是说古人不讲卫生,《礼记》里讲:“鸡初鸣,咸盥洗”。说早晨起来,就得洗漱了。

《诗经·小雅·采绿》描述一个女子:“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一整天都在外采荩草,采了还不到一捧,反而把头发弄得乱蓬蓬的,我得赶快回家洗头发去,和咱们现在干完活洗漱下一样。

古人洗漱不像现在有香皂、洗面乳、洗发液、护发素,那会比较常用的是用皂荚制成的肥皂,和我们现在的香皂功能类似。

但很多人买不起这种草药香皂,只能用草木灰、淘米水代替,据说也能令面部柔润嫩白。

洗澡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汤”(热水)洗,一般在室内进行,另外就是为民间普遍的到河里去洗。

再说刷牙,东汉时期,是把杨枝的一端弄成刷状,然后蘸着药和香料清理牙齿,再简单点,直接用酒、醋、茶、清水漱口,或者直接嚼杨柳嫩枝。

直到南宋时期,才有了正真意义上的牙刷,用木做柄,以马尾为刷毛,和我们现在的牙刷外观差不过。

元人郭珏有诗描述:“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说的就是古代的牙刷。

再说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古人上厕所怎么办?纸最初是比较珍贵的,古人也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用来擦屁股不仅大不敬,还奢侈。

何况纸没发明前呢,据说古人只能用木片、竹片解决问题,不仅不卫生,那感觉肯定够酸爽。

这种情况直到了元朝,才有了改观,蒙古人才不管什么要爱惜纸张,加之纸的成本越来越低廉,自此屁股才得到了温柔的对待。

所以,古人想做好个人卫生很不容易,条件不允许啊,但对于一些富贵之家来说不难,比如西晋的大富豪石崇。

石崇富可敌国,连家里厕所的奢华程度都令人瞠目,里面有十来个衣着华丽、戴着名贵饰物的婢女服务,厕所里有干枣,是用来塞住鼻孔防臭的,还有盛着藻豆的金制澡盘是用来洗手的,并且有“脱一送一”的服务,方便完把旧衣服换下,换上新衣服出来。

这样一个厕所好多人吓得不敢进,没见过这阵势,有个猛人王敦进去了,方便完把用来塞鼻子的枣一吃,洗手用的水一喝,出了一回大洋相。

这只是一些奢侈糜烂的大富之人做出来的荒唐事,大部分人没这样的条件,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搞好个人卫生。

《盐铁论·殊路》中有这样的说法:“西子蒙以不洁,鄙夫掩鼻”。说就算美如西施,如果不讲卫生,俗人走过都捂鼻子,古人也很注重个人卫生,甚至有一些人的洁癖难以想象。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讲卫生就比较上档次,洗手嫌盆脏,让丫鬟拿一个长柄的银勺,浇着洗,完事还不用毛巾擦,在阳光下自然晒干。他还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有一次起晚了,丫鬟为节省时间便将他的朝靴放在床前,米芾醒来发现朝靴被动了,洗了又洗,后来靴子被洗出了一个洞。

并且米芾还把讲卫生上升到了选婿的高度,当时有一位读书人名叫段拂,字去尘。米芾听说这个人后非常高兴,心想名字干净,这人肯定也讲卫生,直接把女儿嫁给了他。

南北朝时期有个齐国人叫王思远,特别热情好客,每次客人来促膝而谈,客人走送出很远,但转身回来,马上吩咐仆人,赶紧把那个人坐的椅子擦一下,脏死了。

大诗人王维也有洁癖,要求“地不容微尘”,每天打扫十几次,又要写诗,又要打扫卫生,够忙够累的。

还有更牛的,晚清举人徐珂在写的《清稗类钞》中记录了一位奇人。

此人叫汪积山,雍正年间钱塘人氏,善写五言诗,雅致有文采,为人称道,可这位老兄一直不肯参加科举考试。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洁癖,嫌考场里的灰尘太多,怕脏了自己的衣服。

由于卫生原因放弃自己的前途,这位老兄的洁癖难以想象。

当然,有讲卫生的,也有不讲卫生的,白居易写杨贵妃洗澡那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听就知道大美女杨玉环很讲卫生。

但白居易却相反,他写过一篇《沐浴》诗说自己:“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早在汉朝时期,有“休浴”政策,官员们上五天班,就专门休一天来洗澡,即便到了唐朝,没了政策,白居易当过大官,生活条件也不差,可人家硬是能够做到“经年不沐浴”,以至于“尘垢满肌肤”,而且还写进了诗里。

另一位大诗人苏东坡先生也不怎么讲卫生,他在《安国寺浴》一诗中说自己:“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自己年纪大了,什么事都懒得去做,直到遍体污垢的时候才想到该洗澡了,因为头发还没有长到耳边,所以很厌烦每月洗一次头发。

不过要说最不讲卫生的当属王安石,《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说王安石生性节俭,衣服和脸脏了都不洗,他也不以为然。

由于长期不洗脸导致很多灰尘泥垢沉积,使脸部变黑,他的学生误以为老师生了什么怪病,请来了郎中,郎中看了看王安石说:“洗洗脸就好了”。

由于经常不洗澡,王安石身上长满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面见宋神宗时,虱子竟然爬到了胡须上,宋神宗忍不住笑出声来,王安石却不知道是咋回事。

等出了门问同僚才明白过来,王安石让手下把虱子抓走,同僚还挖苦他说:“这是宰相脸上的虱子,而且还被皇帝亲自鉴赏过,轻易抓走就太可惜了”。

有意思的是,王安石这么邋遢的一个人,却有一个有洁癖的老婆,王安石罢官后,政府要收回一张工费购买的藤床,老婆死活不愿意。

王安石灵机一动,光着脚在藤床上踩,他老婆一看,得了,被你踩了,还怎么用,赶紧拿走吧,这样一对夫妻能够生活在一起,也是绝配。

当然古人讲不讲卫生,很多并不是单纯因为个人习惯,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魏晋很多名士不讲卫生,满身虱子,没事坐在那一边捉虱子,一边探讨学问,《魏书》里记载名士们:“随身衣裳败坏略尽,虮虱被体”。

“扪虱而谈”成为名士们一种个性的写照,同时显示了性情的散漫和生活的穷苦,更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所以,有洁癖也好,很邋遢也罢,还是《菜根谭》里面说的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青竹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方案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jbzs/1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