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有强迫症怎么办试一试这几种自疗方法

有强迫症怎么办试一试这几种自疗方法



写字要像印刷体,稍有不满,擦掉或撕掉整张纸重新来过;

穿鞋有固定的顺序,如先穿了左脚要脱掉重新从右脚开始。

由于社会压力大、家庭的教育环境等影响,类似这样有强迫行为的孩子和成人越来越多,其中部分人在受刺激的情况下演变成强迫症患者。

心理专家指出,强迫型人格是一种特质、不是病,只要随遇而安,调适好自己的期望值,完全可以不发展为强迫症。

强迫主妇成荧屏主流

很多经常看美剧的人,都不会忘记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绝望主妇》中的布芮和《老友记》中的莫妮卡。

前者要求一切细节尽善尽美,从老公、孩子到家中花园,无一不在她的控制中。后者则是个清洁狂,男朋友一时心动,想给她个惊喜,将家里里里外外都整理了一遍,最后发现每样东西放不回原来的完美位置,吓得不知所措。

而追求完美的莫妮卡更是屡屡与马虎的同事产生不和。

电视剧源于生活,这种强迫型人格的人群在社会之中并不少见。由于强迫行为主要从青少年期就开始表现,因此除了成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也日益在增加。

有专家认为,造成强迫行为的根源,主要还在于家庭严格的教育环境。

现在强迫症发病有上升的趋向,人群发病率约在2%至3%。

而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有很大关系,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就有强迫症人格的表现。

而强迫型人格主要在青少年期就开始表现出一些强迫特性,例如做事效率特别低,尽善尽美,追求完美,做题目比其他同学慢,反复核对等。

强迫意味着不自由

强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词,意味着不自由。

强迫是一种对规则的服从———安全的规则、干净的规则、正确的规则,以此可以逃避不洁感、不安全感和犯错。

那么人为什么要寻求干净、整洁和一丝不苟呢?

因为文化告诉我们你必须永远正确、不犯错、有条不紊,人就这样去做了。

其实,规则对强迫的内心还不是致命的。

致命的是预兆式的恐惧和行为后的自责。

这两者非常矛盾,前者说你不这样做就不行,天会塌的;

后者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天都塌下来了。

强迫的人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喜欢线性的思维和对规则无条件的屈从。

所以,大多数前一百年的伟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是有强迫的人。不过,后一百年强迫的人不再可能在科学界成名。

要解决一个人的强迫,根本是要解读他内心的文化规则,不要相信所谓洁癖是对往事性创伤的压抑或处理,反复检查是缺少安全感或超我的霸道等等。

要相信强迫是你在训练一种科学的、绝对正确和一丝不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那么对于强迫症这类疾病,

除了药物、心理以及物理治疗以外,

患者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够去“自疗”呢?

1.制想法

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打断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的自控方式。

例如用一个定时闹钟,让它每几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大声呼喊发泄说“停!”予以驱除。

试验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

2.行为中止法

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

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我不害怕,我能控制住它,它不是我的对手”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

3.替代法

替代法是说简单点就是转移发法,使用正确合理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

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去回忆或假想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立即去做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然消失。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

关键还在于强化自己的内心,

合理的进行自我治疗,

即使患有强迫症也不必过于惊慌,

放松心情,减少压力,

相信能治疗很多不好的症状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jbzs/10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