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意义及使用说明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意义及使用说明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
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医院主要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心理障碍定名为躯体症状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具有非常痛苦或导致重大功能损伤的躯体症状,或者可以有或者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表现为对躯体疾病的担忧,以及在求医问药上消耗过多的时间或精力,包括对躯体症状严重度的不恰当且持续的思维,时间半年以上。
此类患者大部分首先出现在普通医疗系统中,而不是精神病科,这些患者焦虑抑郁不明显、但躯体不适症状主诉繁多,识别沟通困难。
医院心理障碍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特点,编制了躯体化症状的专用量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并于年发表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本量表为自评心理症状量表,共有20项题目组成,躯体化症状题目占50%,焦虑占20%,抑郁占20%,焦虑抑郁占10%。每道题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分为四个等级,患者一般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其阳性临界分值为36/37分。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根据量表的分值可以把躯体症状障碍分成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为30-39分;中度为40分-59分;重度60分以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层有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比如轻度中度可以选择黛力新、环酮类;中度可以选择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或NaSSa;重度以上可以选择5-HT和NE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或则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奥氮平或喹硫平。
该量表能很好的帮助非心理专科医生及时早期识别躯体症状障碍,量表的作用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
①在较短的时间里识别有无躯体症状障碍?直观的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状态,减少阻抗,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判断患者有多少靶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社会功能?从四个维度全面了解患病情况。
③在此基础上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减少初次治疗无效的药物换手率。
④利于观察治疗效果,全程掌握治疗情况,提高每次就诊效率。
⑤可以相对准确判断治疗阶段,是治疗期、巩固期还是维持期,有无达到临床痊愈,有无残留症状,掌握减药或停药的时机。
⑥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自我管理,协作完成治疗疗程,减少复发。
本量表经研究检验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简单易懂,易被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心理障碍患者所接受,医院非心理专科医生所掌握。
年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的《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以及年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的《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该量表被作为识别、筛查以及评估躯体症状障碍的推荐量表。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4个因子组成
躯体化症状占50%、焦虑占20%、抑郁占20%、焦虑抑郁占10%。
躯体化症状
1、胃肠症状(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打嗝、食欲差、便秘、便多、口苦、口干、恶心、消瘦);
2、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气短、胸痛);
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头胀、头重、眩晕、晕厥或脑鸣);
4、呼吸困难、憋闷或窒息感、喜大叹气、咳嗽或胁肋痛;
5、疼痛(背部、颈部、腰部或腿部等其他身体部位);
6、易尿频、尿急、尿痛或会阴部不适;
7、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短期内视力下降;
8、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鼻塞或耳塞、耳鸣;
9、手脚关节或身体某部(麻木、僵硬、刺痛、抽搐、颤抖或怕冷);
10、皮肤系统(皮肤过敏、瘙痒、皮疹、或潮热、潮红、多汗)。
焦虑
1、易着急紧张、或担忧害怕、甚至惊恐、濒死感或失控感;
2、易激动烦躁、生气易怒、对声音过敏、易受惊吓;
3、追求完美、洁癖、强迫感(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4、疑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