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马雅舒女儿被溺爱到不能自理以爱之名的保护

马雅舒女儿被溺爱到不能自理以爱之名的保护



给我们加星标,永不失联哦!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当今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该溺爱孩子,但却不知道自己本身存不存在溺爱行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01

溺爱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看完《做家务的男人》,笔者就已经被重度洁癖的杨子姗惊到了家里容不得一点灰尘,家具摆放等等都极其整洁,一旦有不合心意就影响心情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很“奇葩”近日因为一档名为《妈妈是超人》的亲子类综艺,马雅舒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当然他们的日常生活随之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提到马雅舒,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吴奇隆的前妻但是不想,马雅舒也是一位自带洁癖属性的妈妈她对于孩子的无底线的爱,又因为各种安全隐患不允许孩子玩各种东西的“过度保护”真的是小心到有些神经质外出买菜,蔬菜水果不能碰,孩子对沙子很感兴趣,但她却嫌弃沙子脏,不准孩子碰等等这些行为都会让马雅舒以“不安全”为由阻止她觉得外面危险,就把家里的家具搬空,给孩子建造一个乐园偌大的客厅除了玩具车、电视以外,竟然一个家具都没有吃饭时因为没有餐桌,一家人席地而坐,地上铺块黑布就是桌子老公坦言可以理解她是爱孩子,但是这些行为有时候真的是过了,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这样有时候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没有桌子,坐在地上吃饭就显得很尴尬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把孩子永远放在温室里浇灌,错把溺爱当成爱,那样不仅伤害自己,更加伤害孩子02在节目中不乏更令人气愤的点其中一个画面,马雅舒强硬地对女儿提出“睡觉”,可是女儿米雅却做出了“打人”的举动,打完妈妈却坚决不道歉动手打父母,这对于任何一个为人母,为人父的人来讲,是多么令人寒心的举动,可是孩子是自己宠的,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尽管马雅舒想要让女儿改掉这一行为,但最终还是因为女儿米雅的眼泪而“缴械投降”马雅舒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虽然她也会意识到这样不好,但是面对自己年幼的孩子狠不下心来这种种行为在马雅舒看来是对于孩子的爱,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就是跟爸爸妈妈“对抗的武器”,从而父母的威严便会降低三岁的米雅上了幼儿园,但她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于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远远比不上其他孩子当别的小朋友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玩游戏时,米雅却只会哭因为她不会最后院长不得不叫父母沟通,如果再学不会这些行为就会被退学笔者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话:“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他们就像老鹰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地把它推下悬崖。”溺爱多多少少存在于大部分家庭因为自己的溺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剥夺了孩子亲自体验生活的权利,使得孩子被迫失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慢慢变成一个“废人”包办代替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而是在亲手摧毁孩子的未来03还记得此前在家长群里十分火爆的小男孩Camden吗?小男孩天生没有四肢,却自己给自己洗澡,他用半截手臂挑起毛巾,在妈妈的指示下自己擦眼睛,擦耳朵虽然动作看起来都非常吃力,但是妈妈只是在旁边不断地鼓励他,却没有帮助他的意思自己用小勺子吃碗里的事物,自己给画册上色,和爸爸一起玩打篮球的游戏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小男孩自己独立完成的,即便途中遇到障碍,即便前进路上布满荆棘,父母都没有伸手帮忙的意思渐渐地他可以自己翻跟头,弹钢琴,甚至还可以照顾弟弟妹妹跟大多同龄的孩子相比,他的各项能力丝毫不差就是因为父母的“狠心”,就是因为父母的“袖手旁观”才成就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小男孩有溺爱孩子的父母就有“狠心”的父母,当然孩子的未来也会截然不同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你了解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需求就会越多,慢慢的,总有一天你会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从而造成对于自己的伤害笔者就曾听一位朋友讲起她的弟弟,一位初中男生,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从小便是过度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吃饭时候不喜欢吃蔬菜水果,那就不吃,挑出来喜欢吃KFC、麦当劳等这些快餐,那就买,只要是孩子的需求都会满足初中男孩,左右,在家里已然是个男人,当然家里的人都大都不是他的对手,也自然就管不住他,每日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跟游戏世界的网友聊天,进行资金交易没钱就伸手要,妈妈不给,便动手拆家,或者不去学校上学,直到给钱为止据笔者所知,家里的电视、空调、桌子都是被拆过的家具被拆之后,妈妈就会给笔者的这位朋友哭诉管不住,问怎么处理才好,妈妈去朋友家住,或者搬出去住,留他一个人在家,这些都尝试过,可是都无济于事最后妈妈还是会把家具修好或者再重新买新的有什么办法?自己宠出来的孩子,自己含泪也要养着就像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该在8岁的时候学会系鞋带,却在18岁的该学会自己独立的年龄学会了系鞋带溺爱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爱,在这个遵循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社会上,如果一直生活在溺爱的温室中就很难接受社会的实践,最终形成“巨婴”,一生也就是在“啃老”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希望通过马雅舒,以及励志小男孩Camden的故事,可以警醒各位家长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而这之后的一段路是需要孩子一个人独自去走完过度保护不是爱,而是阻碍孩子的成长,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本文首发电子书本(ID:dzsbwz),百万家长信任的亲子教育平台,提供教育理念、育儿经验、心灵鸡汤等热点文章,转载请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jbzs/13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