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我好不容易才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你却来问
我好不容易才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你却来问
最近迷上了一个电视游戏,叫《风之旅人》。
游戏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大沙漠里行进,去一座最高的山朝圣。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手、没有语言,在联机模式下,偶尔会在游戏中遇到别的玩家,但你们无法交谈,只能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图形讯号表示存在。然后,或同行一段、或分道扬镳,无论如何,达到终点时,你们也终将分别,从此不复相见——无论是游戏里,还是现实中。
就这么一个小游戏,令我数度落泪。
我在茫茫旷野中,发现了另一个玩家。我们俩都很笨拙,需要一起找路,一起想办法打开机关,于是,我们结伴同行了很久。在游戏最后一关,我们来到雪山脚下,不时有风暴袭来,有时候我们瑟瑟发抖、相依相偎,有时候暴风雪把我们吹散,顿时形单影只陷入一片苍茫,若有所失的一刻,终于见他远远地、持续地发出自己的讯号,我赶紧回应,然后,于风雪之中,他坚定地朝我走来,一边走一边仍然连续不停地发讯号,示意我等着他——这短短的路程,却令我感觉到了最好的陪伴。
最后,我们一起抵达了终点大门,要各自进门离开。我们谁也舍不得走,在大门前徘徊了许久。我们无法交谈、无法留下任何真实信息,于是一遍一遍地发出各自的图形讯号,好为彼此留下一点线索与回忆。
终于,我还是一个人结束了游戏、正如同我一个人开始。当剧终音乐响起,浮现字幕:曾经有一些人与你同行。我放下手柄,哭了起来。
这游戏令我想到我的一些朋友,和某一种我正在过的人生。
我有一个编剧朋友,独身多年,大龄,养了一猫一狗,除了每年固定出门远游一两次之外,大多数时候都宅在家里,写字,读书,养花,品茶,逗猫,遛狗。
看她始终没有恋爱结婚的打算,父母一开始也很着急,煽情劝说和激烈威胁轮番上阵,但都被她以消极沉默的姿态挡了回去。后来,父母大概也是没了办法,只好随她去,但到底还是觉得不放心,一年里,总要寻几个由头隔三岔五来看她。原本是想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但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却只有各自被打乱生活习惯的焦躁与无奈。
到最后,双方只好彻底摊牌——
“你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人总是要结婚的,不然以后谁来照顾你?”
“一个人也可以过好日子,我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
“傻话!等我们不在了,你老了,写不动了,病了,你该怎么办?”
“高级护工、养老机构,都可以啊,我一直在存养老金,一定会把自己妥善安置好。”
“无儿无女,让陌生人为你送终?!听着多心酸?”
……
……
每一次的沟通结果都可被提前预料,因为老实讲,别说两代人了,就是同龄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无法理解她的选择——当然了,那些人所抱持的“两个人生活世界才完整”的理念,她也不是很能消化得下去。
“对我而言,接受一个陌生人进入我的生活,所需要的磨合都是鲜血淋漓的妥协和退让,太痛苦了。”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快要把饮料杯里的吸管咬烂了。
对于她的苦恼,我大概是属于完全能够理解的那一部分人。
选择一个人生活,最开始也许是无奈、或者自作自受,因为生活或感情的洁癖,或者只是困在上一段关系中不愿意脱身,于是就一个人走了下来。但渐渐地,独处越久,就越看得清只存在于自己心中的那座高山,步伐越是沉重,方向越是坚定。沿途中偶遇陪伴当然是好的,但独自生活的人,亦不再奢求朝朝暮暮、不离不弃,不必千言万语、不必亦步亦趋,有一天散了也就散了。毕竟,我来这世上的目的不是为了你,你来这世上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我。
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人生活,你知道意味着什么么?意味着所有财务、健康、情绪的压力都要自己买单。没有人与你分担房贷、车贷、水电煤气、甚至蠢话废话谎话坏话。所谓“恨嫁”,通常只是不堪独自生活的压力,真爱,变成了对这种压力的美好包装。总之,你需要足够强大,财务上的和心智上的,才能够最终发现一个人生活的美妙。
而一个人生活的美妙是什么?大约只是忙完一天回到家中,四下无人。室温正合适,冰箱里有马上可以吃的东西。然后给自己倒一杯酒,坐着躺着平铺着,怎么舒服怎么来,听只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歌,看不用脑的电视节目或者结局美满的老电影,逗逗宠物。
你当然可以不怀好意揣测过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没人爱之类,呵呵,我只想说,我那么努力挣钱独立买了房买了喜欢的一切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每天心情也非常不错,并不是为了对你这样的人证明、甚至搭你的茬,你还是先去把自己的日子过明白吧。
想起十多年前的春节也是遇上情人节。那时我大学刚毕业起步很苦,在老家遇到一个很好的人,情人节时对我说:过完年别回北京了,留下来我照顾你。我当时心想我才22怎么能就这么认命服输?于是果断拒绝独自回了北京。这十多年过去,我不敢说我战胜了什么、赢得了什么,但任何时候,我都没有把别人的情感当作给自己的安慰奖。
所以,我才那么喜欢日剧《家族的形式》。
剧集刚开始,39岁的男主角大介就来了一句掷地有声的内心独白:男人一过四十岁,就会跟自己的习惯结婚。
大介的确是这样:每天准时起床,早餐必须喝鲜榨果蔬汁,对家具摆放的位置精确到毫厘,连去健身房锻炼都自带计划书。当同事们都以为他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十分“空虚寂寞冷”时,从观众视角看到的,却是一个精神独立,内心充盈,生活精致有品位的单身男子。
我想,那些渴望被爱、缺乏安全感、需要抱团取暖的人,一定会认为大介对单身生活的满足感,是一种得不到便假装不在意的扭曲心理。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男人。他与父亲的那一段对话如是说:
大介:人活到39岁也就了解自己了,我就是这种人。不适合和别人一起生活。大介爸爸:人生哪里是适不适合就能定位的!大介:所以我才这样一个人生活,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也不伤害任何人。
大介有一个听上去蛮奇怪的理论——使用优良文具的人值得信任。大概意思是,当一个人对生活的品质已经追求到细节时,他一定遇事拎得清、行事看得透。所以,当他得知邻居叶菜子也是同道中人时,他才大声感叹:要是世上的人都像你一样就好了。
像大介一样,女主角叶菜子也是个不婚主义者。不过,她倒不是一开始就抱定了独身的念头,而是结过一次婚,受过一次伤之后,才选择了永远跟婚姻告别。她有一位特别期待婚姻的女下属,认为女人不结婚就无法独自生存,她不屑地对这位下属说:这年头,不能选择单身的人真可怜。
因为够清醒所以顽固,因为太自信所以自负。独居的人把大多数人活成一团乱麻的生活干脆利索地简化了。
另一部日剧《有钱男与贫穷女》中小栗旬所扮演的男主角也一样,偌大的一个家只放了一个冰箱和一个沙发,花了两年时间才选到了一张中意的餐桌,他的想法很简单:那些不喜欢的,不方便的,不好的,都不如不要。
昨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大意是说现在的大城市里,每四户中就有一户是单身独居人士,并且大都是年轻人,背井离乡求学毕业后留在繁华的都市。有的过着两点一线的乏味生活,回到家中,孤单与落寞被无限放大,早饭和午饭常常混成一顿,臭袜子与快餐盒总是乱作一团;有的则过得积极乐观,就算在出租屋里也追求力所能及的品质,非常享受一个人居住时的自由自在,他们往往拥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秩序。
相信大多数人都更喜爱并尊重第二种独居状态。这一类人具有寻得美好生活的潜力和本能,他们也都具备随时结束单身的能力,如果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需要。
就像林白夫人在《海的礼物——女人的生命之书》中写的那样:当我们回到生命的中心之后,才能真正找到向外扩展的基础,也才能在此刻找到快乐,在此地找到平静,并且在自身与他人身上找到爱。
《家族的形式》里,男女主角有一个疑问:选择太多和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哪一个好呢?
我想,我还是宁愿凭双手给自己多创造一点选择,而不是在某一天,心有不甘地与另一个心有不甘的人无助共生地活下去。
祝,国庆长假快乐!
无论身在何处、是否有人陪伴,
都请你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