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疾病知识 > 想带出一个少生病的娃,这5点很关键
想带出一个少生病的娃,这5点很关键
孩
子一旦生了病,不但娃自己受苦,全家的生活节奏都乱了,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少生病。
日常的生活中,怎样带娃才能让娃少生病呢?今天我总结了5个经验,都是行之有效、接地气的好办法,分享给大家。
1、不必太干净,但要讲卫生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简单说就是,要卫生、但不要过了头。
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甚至我们的身体内部,都是有细菌的,但并不是每一种细菌都会致病。我们的身体,在遇到抗原的时候,才会产生抗体。这个免疫的过程,可以激发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强大。
通俗来说,我们自身免疫力提高的过程,有点像打怪升级的游戏。
所以,一些洁癖的做法,(比如天天用消毒水擦洗家里的各种物品、每次洗完宝宝的衣物用沸水来煮泡、宝宝的用品经常消毒……)破坏了抗原,宝宝的免疫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反而容易抵抗力变差。
但是,卫生习惯还是要讲究的,因为基本的清洁必不可少。所以我提倡从小培养宝宝的卫生习惯。比如:
外出归来、饭前、便前便后都应严格洗手;
有排泄物的纸尿裤、擦过分泌物的纸巾不乱扔;
个人生活用品不混用(杯子、脸盆、毛巾等)
PS."7步洗手法”,真的很管用,我身边有医学背景的朋友都十分推崇:
小宝宝的日常养育不必过度消毒,举例如下:
吃过奶的奶瓶,用清水认真地洗净并干燥即可,使用清洁剂和高温消毒,可以3-5天一次;
宝宝的臀部,只是小便的话可以不用水洗,大便了再清洗(也要特别注意洗后干燥);
不要每次授乳前都擦拭乳头,也不要每次宝宝喝奶后都擦宝宝的口腔。
2、三分寒、七分饱
这是我家阿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老祖宗总结的经验,“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其实孩子新陈代谢比成人快,吃奶或者翻身都是运动,所以容易产生热量,穿多了,出了汗,反而容易生病。
在我们身边,常常看到那些胖乎乎的孩子经常生病,那些老人眼里“太瘦”的孩子,却筋骨好得很。如果吃得十分饱,宝宝的消化负担加重,多余的能量则会变成脂肪,对宝宝会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隐患,而且饮食习惯也能影响到宝宝将来的身体状况。
想要饮食健康,我觉得有几个关键词——“天然、新鲜、多样化、适量”。给宝宝的提供的饮食,只要记住这几个词语并且长期执行,就等于摒弃了那些高糖、高油、深加工的不健康食品了。
只要合理饮食,不需要担心宝宝会缺少啥营养元素,没事瞎补,结果可能也是白补。还可能更糟,补得不得法,反而对宝宝身体有损害。
3、按时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疫苗是经过减活或者减毒处理的病原,它能激发孩子体内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宝宝对某种病原的免疫能力。同时,疫苗也是让孩子获得某种抗病能力最有效而且代价最低的方式之一。
一类疫苗的接种,基本上没什么异议。宝宝身体健康时应按时接种,如果宝宝刚好在该接种时生病了,那么延期多久才可以接种,请事先咨询医生;
二类疫苗,不是不重要,只是国家不买单需要自己掏钱,所以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也应该选择接种。
4、慎用抗生素
大多数妈妈都已知道,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生素对细菌感染管用,而对病毒感染没有用;抗生素用得不正确,会让细菌形成耐药性,使细菌更加强大。
现在,我经常遇到一些妈妈,把“慎用抗生素”矫枉过正了,成了禁用抗生素。在任何情况下拒绝给宝宝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关于抗生素的常识,白癫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