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道德洁癖的嗜血本质
道德洁癖的嗜血本质
道德洁癖的嗜血本质
魏晋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时代。从先秦时期一路走来的汉民族开始进入一个调整期,调整的原因,是司马氏政权的高压政策。这个时候的精英阶层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选择,对政权合法性开始有了主见,特别是质疑。虽然大多数人最后都选择了与统治者合作,如向秀一样投入朝廷怀抱的如过江之鲫,但仍然有像嵇康这样的非暴力不合作者,也有像阮籍这样的高蹈派。
这种质疑倒并没有现代社会契约论似的理论基础,而主要是依托所谓的“道德”,即天下至宝,唯有德者居之。于是,无论居庙堂之高者,还是处江湖之远者,都在追求道德完美上趋向惊人的一致。这种对道德的尊崇到后来发展到了变态的地步,称得上是道德洁癖。
这是违背道德的本来价值的。道德掺合到政治中的结果是,道德成为了政治工具,甚至代替法律,成为了杀人的利器。典型的案例,是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更重要的是,因为完美的道德事实上不存在,或者说,能够修行到完美道德的人往往不存在,最多只是凤毛麟角,于是全社会的虚伪便形成了。因为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它又太重要,于是,全社会从上到下开始心照不宣地满口谎言但私底下谁也不信。整个社会开始犬儒化,打左灯朝右行成为基本生存法则。
客观地说,魏晋时期的士人在追求道德完善方面是不错的,至少要超出其他任何历史时期,但是魏晋也是中国历史上士人下场最悲催的时代。对丛林政治稍稍有些常识就会明白,在政治面前,即使最完美的道德,如果不能为权势所用,最后的结果仍然是被杀戮——统治者是不会害臊的,只要权力在手,权势不会害怕众口成川。更令人放心的是,只要权力在手,自然有超多的法子为自己脸上贴金,再凶神恶煞的面目也可以描绘成慈眉善目的菩萨。
能够与权势抗衡的当然只能是权势,道德再纯洁也无用。可笑的是,在统治者孜孜不倦的教化下,P民们也居然几乎是本能地掌握了这门技术,他们在运用道德打击异见方面,甚至比肉食者更不遗余力和义正辞严。这种令人恐怖的现象表明,在专制统治下,无论道德如何完美,骨子里每个人都可能是暴君。
后来,更多的史实证明了道德完美主义的嗜血——古今中外大凡打着伟大道德旗号者,最终的发展结果都是成为屠夫,他们一方面屠杀异己,甚至也不惜损害自身,终于异化成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灾难。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白殿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