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练习放下精神洁癖,化简为繁
练习放下精神洁癖,化简为繁
前序:感谢育青的分享,很真实,且知行合一,认清现实,主动改变,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很深。做妈妈是很幸福的事,用心观察孩子时自我提升比普通人快多啦。我只能拿我家小狗做实验,没啥挑战。
一、落地动心为耻
昨天,今日学堂明珠班录取名单公布了。我的伙伴价值得票0票,家庭伙伴价值得票排名倒数第一(星曦小朋友比我争气,还得了2票)。
结果出来,我非常平静,公布结果的头天晚上,我在宾馆对结果有过期待,然后我问自己,结果在我期待之前已经注定了,或者在我带我家女儿过来面试之前就已经大局已定,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这三天里只是一次集中展现而已,我要做的是不藏不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真实地展示自己。阳明先生说,别人以落地为耻,我却以落地动心为耻。阳明先生的心态值得我去练习。
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调侃自己,平常我做事追求极致,这倒数第一不也是极致吗?倒是蛮符合我个人风格的,说明我知行还是蛮合一的。然后,再看结果,如果我认为成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倒数第一意味着我的家庭相较于其他家庭而言是成长空间最大的一家之一,并且排在前面的每一家肯定有比我做得更受伙伴欢迎的事,我要做的是把这些事梳理出来,再问问自己,这样的事情我喜欢去做吗?这样的事我愿意去做吗?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把我喜欢做,愿意做的部分去做出来,用出来。
另外,有一些家庭,家长的排名和孩子的排名不均衡,一看我和星曦的排名,非常一致,某种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我家女儿和我步调方向一致,如果我调整了,她跟着我做高效快速的调整可能性也非常大,看起来不好的结果里还蕴含着好的一面。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礼物,接下去拆礼物进行时。
二、谦卦的卦德六爻皆吉
此次明珠班招生,山长从开始就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建议,不要把眼睛只盯着今日学堂,而是看重来申请的每一个家庭。此次申请,入读明珠班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另外非常有价值的事是过来的家庭可以自助组建自己的明珠班,过来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共同点——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这样的平台,这样的机会,才是最有价值的。(山长原话比这更谦虚,说我们自己组建的明珠班说不定可以超越今日的明珠班,我觉得目前不符合事实,略作修改。)结果公布以后,山长示范了自己的眼光和分析,点出了一位价值非常高的家长,并且建议他自办学堂当堂主(后续值得期待),理由非常简单,他把他家的三个孩子都送进了今日学堂,这是连山长自己都没做到的事,山长坦言自己对这位家长都起了敬意。
这位家长我有印象,普通话非常不标准,有时候甚至我都没听清他的一整句话,需要前后联系才能理解整体的意思。以我的观察角度看是一位非常不出彩的家长,从我的用词也可以看出,我看问题还是停留在看得见,引人注目的层面,另外我的行事风格也会有这样的特点。这位家长在我的伙伴价值排名里是排在靠后的位置,家长伙伴价值投票,这位家长的得分并不是最靠前的,可是他家的孩子伙伴价值得分是第一名,综合得分得了第二名,他家孩子毫无悬念地被录取了。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样一位家长,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奥秘在哪里?而且不止培养出了一位,是培养出了三位优秀的孩子,在送孩子进今日学堂这件事上,他做到了连山长都没做到的事。
山长点出了其中的奥秘,易经64卦,每一卦都有它的卦德,每一卦德都吉凶相随、祸福相递,没有绝对好的卦象。可是谦卦的卦德六爻皆吉。(山长原话比这更生活化,我复述不出来,百度了一下。)这位家长表现出来最大的特征就是“谦”,而且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自然,真实,不带做作的谦。包括山长点出来后,他的第一反应还是谦,低调,朴实,让我完全忽略了他不标准的普通话。山长说,这样的家庭,就是积德之家(这几天信息量很大,脑子明显跟不上,复述未必准确)。
好了,这位家长,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此次明珠班面试家庭中的正面例子之一。再看看我自己这样一个毫无悬念的反面家庭。
三、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此次参加面试,让我感到非常神奇的事情是,我需要什么就会来什么。比如,某位家长,让我觉得他或者她身上有让我敬佩的地方,那么接下去不管是听课座位,还是亲子互动,还是玩游戏,他或者她的位置就会刚刚好在我旁边,然后就会很自然地有交流的机会,从交流中收获我需要的信息和示范。吸引力法则,在我这几天的生活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结果公布以后,某位家长鼓励我去和其他家长交谈搜集信息,在选择价值伙伴的时候,对方为什么不选我的家庭。
这时候倒数第一的优势就出来了,因为根本就没有选我的家长,那么不管哪位家长,只要他或者她得空,并且愿意聊会,他或者她就可以是我交谈的对象。
过来面试之前,我非常不喜欢和成年人沟通,交流。我的朋友曾经非常严肃认真地提醒我--你有精神洁癖!是的,一年多前,看到一些人说话做事我看不惯,我就会远离,会选择屏蔽对方的概率也很大。相较于成年人,我更喜欢和孩子相处,是非对错分清后简洁明了,不像成年人,看起来,听起来,含糊不清,扯来扯去,都不清楚目的是什么,然后我就会觉得对方很无聊,很没趣,有时候听对方聊天我甚至会昏昏欲睡。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精简自己的生活,从日常起居环境到人际关系以及我自己的头脑思维,到来明珠班面试之前,我的生活达到了我有生以来最满意的状态。我住的房子,里面的每一件东西我都清楚留下它的理由是什么,我保持联系的每一位朋友我也清楚我为什么愿意与对方保持联系,我的起心动念,只要我觉察到的,我练习去梳理每一个念头背后的心理链接,来自哪里,对我的生活过去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是个什么结果,将来可能会是什么结果,我是否还要继续?来游学的家长和孩子,我清晰地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帮助对方,为什么要继续帮又为什么要停止帮。我主动去创造我的生活环境,我主动去改造我的头脑,我主动去选择出现在我生活里的关系。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多,我在练习努力把我对生活的主动性做到极致。
然后,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我蛮享受,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孤独。问题出来了,过去一年多,我过的是离群寡居的生活。从开始写入学申请,到过来面试,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现状是融入团队做得不足,这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过去一年多我享受脱离团队的生活,特别是育芝离开以后,每当服务完一个游学家庭后,我的感受是自在,离群寡居的自在。另外,离开让我感觉昏昏欲睡的团队后,我发现自己的头脑越来越清晰,做事也越来越顺,甚至我还发现自己离开团队的一年多是自己思维提升最快的一段时间,然后心里还有点小得意,看吧,你们那么折腾真的低效,果然还是自己用新办法玩效率更高。障碍来了,如果我提升自己,只是为了提升而提升,意义在哪里?我只是带着女儿,然后两个人清晰地过自己的小日子,高兴了接几家游学家庭,不高兴了就自己带女儿出门玩几天,是很潇洒,是很自在,这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吗?我的心告诉我,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如果我停留在这样的生活里不想动弹,不想出来,我就不喜欢了,那不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我同时喜欢做的事是帮助别人过上他们内心真正喜欢过的生活(每个人真心喜欢过的生活可以不一样)。大学期间专业的心理测试结果是,我的乐群性极低,好像是10分我只得了1分(可能记错了,反正几乎是全班最低分)。那心理测试还是蛮准的,到现在我也不乐群,可是,不乐群=我不喜欢关心别人=我不喜欢人际交往,这样的链接成立吗?不管成不成立,我过去的行为就是这么做的。那么我表现的是我真正喜欢的行为吗?我的心在抗议呀,不是这样的,其实我还是蛮喜欢与人互动的,只是因为结果不理想,我就把这块短板一直放着,不理它,有精力不足没空理的成分,也有逃避不想面对的原因。
这次带星曦来参加明珠班面试,我挑战的就是我自己的短板。面试的结果我平静接受,因为只要是现实,就是合理的,是对我过去所有积累对当下的合理“示现”。我要做的是,选择停止或者继续,选择被动换方向还是主动换方向。这次我遇到的所有贵人都在帮助我主动换方向,也正好是我喜欢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然后,只要得空我就会问周围的家长,为什么不选择我的家庭做价值伙伴?有一些比较直接的家长会表示,因为你看问题看不到根子上,因为你不顾大家的感受,因为你很固执,因为我有点怕你,因为看到你我就不敢靠近你,因为你不喜欢和团队在一起而我喜欢,因为我不了解你,因为你的能量场盖过任何一个人让别人都怕你,因为你棱是棱,角是角,不够圆融。有一些家长说话会比较含蓄,我试着换另外一种问法,您选择家庭价值伙伴的时候看中的是对方哪些品质,您选择家庭价值伙伴时会考虑哪些因素?我得到的答案也非常丰富。会选择熟悉了解的家庭,会选择愿意付出有经营者意识的,会选择喜欢与人互动的,会考虑自己家孩子喜欢和哪些家庭的孩子玩在一起,会考虑对方家庭孩子的年龄,性别,怎样搭配对自己孩子成长比较有帮助,会考虑对方家长是否诚实,会考虑对方家长是否有上进心,会考虑对方家长是否有能和自己家庭互补的优势。
同时,我问了此次和孩子们互动,观察孩子们的老师们星曦这几天的表现。得到的反馈是,集体活动她的参与度不高,遇到有点难度的运动她会选择退缩,遇到问题会向老师投诉,老师给了建议后没有很快用出来还是选择投诉,有受害者心理,另外这么小就表现得中规中矩,可能有心理压抑。同时,星曦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一天集体活动她也参与了,蛮有活力。
统合我自己得到的反馈,以及老师们对星曦表现的反馈。坏消息是,过去几天的表现,我和星曦都不乐群,并且因此没有成为多数人愿意选择的价值伙伴。面对自己的短板,我和星曦退缩的惯性比较强,我是在最后一天得到贵人指点才尝试主动去与大家交流,星曦也是在最后一天尝试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好消息是,我家的“复印件”目前跟随“原件”的改变步调非常一致,当天就跟上,几乎没有时间差。
过来面试之前,我对我的生活做的是化繁为简的调整,离群寡居。过来面试之后,我尝试了化简为繁,练习融入团队。我的眼睛还是很“毒”,有一些行为我还是会看不惯,可是当我尝试主动去和对方交谈的时候,我发现对方有我看不惯的行为,同时对方也看不惯的我的某些行为。如果,有看不惯的行为=没有交谈的必要,这样的链接成立,那么这世界上大部分的关系都可以终止了,事实是各种关系还在持续,并且还将继续持续下去。那么同时我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互相对对方某些行为看不惯的两个人还是可以交谈,甚至可能成为朋友,关系一样可以和谐继续经营下去。另外,看不惯,看不惯,多看看就惯了,也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
最后一天,通过主动找家长们交谈,我收获了很多很多,积到最后有点消化不良。比如,什么是尊重,平等,自由。不管是和孩子还是和家长互动过程中,我原先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蛮好了。可是这几天我观察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场景。
四、表面照顾孩子少,背后花很多心思
此次,另外一个高价值的家庭是贺老师家,她们家两个孩子都进了今日。星曦和她们家孩子玩得比较多,两个孩子看起来都很静,对家长的倾听能力看起来都蛮好,表面上看好像没差距,可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是不一样的。我家星曦在我身边静,离开我就会比较闹,而贺老师家孩子,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一样静,我发现她的自控力在来面试的孩子里是明显靠前的,并且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她也做到了非常好的自控。事后我请教贺老师,发现她表面上顾孩子顾得比较少,其实背后花了非常非常多的心思,而我看起来表面上非常顾孩子的感受,其实我的心思用得非常单一,非常简单,非常粗糙,甚至是粗暴。在很多旁观者看来,贺老师非常“懒”,在大街上,自己在前面晃,她家女儿在后面远远跟着,一会停下摸摸这个一会看看那个,如果不是和她家女儿在一起,我从没试过让星曦跟在我后面离我那么远过。
我和贺老师一起走,我发现我回头的频率要比她高得多得多,而她一脸的淡定,悠哉悠哉的。事后贺老师分享,其实她是经过思考和评估才有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家一起出门户外活动,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二、她也不是完全不顾孩子,觉得差不多了才会回头看一眼。三、她充分地相信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四、她平时已经对孩子进行了很多的引导,比如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是不是合适,比如车子来了怎么样才是保护自己,爱自己。四、一群人过马路,一般司机都是会停的,所以这次集体活动她对她家孩子过马路也不担心。贺老师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背后有一串思路清晰的思考。同样是外出保障孩子安全,我的思路是,过马路和远途户外活动中,孩子年龄还太小,以目前的现状,她保障自己安全的方式是跟随父母或者跟随老师,或者和小朋友一起。所有的思路都只有一条线,没有引导孩子去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