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陪娃过ldquo五关rdquo之

陪娃过ldquo五关rdquo之



白癜风的起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陈氏养子十法云: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胸凉,六勿令忽见一非常之人,七脾胃要温,八儿哭未定勿使饮乳,九勿服轻、朱,十宜少洗浴。大凡小儿冬不可久洗,浴则伤冷;夏不可久浴,浴则伤热。频浴则背冷而发惊。若遇热时,以软绢蘸汤拭之可也。

--《育婴家秘》

练成“牛肉马皮”就没事了

细皮嫩肉的女儿去一家上市公司实习,第五天工作时,居然不小心被办公纸划破了两个指头,拍了一张划破的伤口给花木兰和爸爸,说:“我快乐了,纸也太利了吧?”

花木兰立刻回:“以后多利个几次就好了,别说纸了,刀要利进去都能把刀弄卷刃了。”当然,说完还不忘后缀一张笑脸。

女儿回:“亲妈?好的呢。”当然,说完还不忘给亲妈缀朵玫瑰花。

花木兰与女儿之间的聊天,向来充满了欢乐的斗智斗勇。为了补充说明自己上面的那段话,花木兰注释了更长一段话:

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畅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回忆了在延安插队过的“五关”,包括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习近平在节目中详细回忆了这“五关”:

第一关是过跳蚤关。很有意思,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当时那个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后过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马皮”了,不怕咬了。

最后花木兰给女儿总结:把自己练成“牛肉马皮”了就没事了。

没机会练成“牛肉马皮”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农村,习主席说的跳蚤也几乎绝迹了。但蚊子苍蝇还是有的,连城里也少不了,天暖以后,水灵娇嫩的一个个小娃娃,出门前经常要全副武装,戴了防蚊帽还不行,还得花露水不离手。

常年习武之人,很少被蚊子叮,即使叮了,也没什么事。

花木兰的师父师母习武多年,从湖北到深圳帮儿子带孙女小嘟嘟,抱到公园没几分钟,水灵娇嫩的小嘟嘟,脸上就被叮了好几个包,跟习主席说的一样严重。师父不慌不忙,一双硕大的手将孙女小嘟嘟捧在掌心,伸出舌头在包上舔了舔,不一会儿,吓人的红包就没有了。

回到家,师母高兴地对儿子说:“嘟嘟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一开始看着挺吓人的,你爸爸用舌头舔了两下就好了。”

结果儿子立刻说:“啊,脏死了,以后不许了。”

不过,依花木兰对师父的了解,师父虽然不说话,但一定会我行我素,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只是,做了就做了,但可能就不必让儿子和儿媳知道了。

唾液俗称为“口水”,虽然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现代社会却给人有不洁不雅之感,这也是师父的儿子“不许”的原因之一。

唾液具有止痛、止血、杀菌解毒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擦破点皮肤,人们总爱涂一点儿唾液来疗伤止痛;舌尖和嘴唇被咬伤之后,伤口的愈合速度往往比其他部位快得多;动物受伤后,亦常用舌头去舔舐伤口......

德国巴伐利亚有医院,用乳牛的舌头舔病人皮肤,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头皮癣等,疗效非常好;前苏联科学家采用“唾液疗法”对久治不愈的一些顽固性皮肤病也意外获得成功。

唾液的养生保健功用,自古就受到重视与肯定,古人初创文字时,即以水从舌边为“活”字,意为舌旁之水(唾液)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冠以“金津”、“玉液”、“琼浆”、“甘露”、“玉醴”、“华池神水”等美称。

俗谚有云:“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返老还童,强筋壮骨古有名言:“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

女儿小的时候,花木兰的母亲给娃喂吃的,都是自己先在嘴里嚼碎了,再喂给女儿。花木兰当时虽然看得也难受,跟师父的儿子一样,心里条件反射般不适,但始终没有对妈妈的做法提出异议,只是偷偷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女儿在农村时,长得确实挺好的,很结实,7岁后到了城里,被花木兰和城市给养娇了。后来回农村,上个路边厕所都会大叫起来,甚至发生过嫌厕所太脏有虫子、一直憋着不肯大小便这样的事。所以,现在一放假,花木兰还是让她回农村陪老外婆去,免得太脱离劳动人民了。

娃娃都是铁沟子,不怕冷

现在人养个娃,恨不得把娃养在真空里,一个个小娃娃都像大棚里出来的蔬菜,晶莹水嫩,却一点也耐不得烈日风霜,娇贵得不行。

19年前花木兰怀女儿时,村里同龄的一个小叔,早已儿女双全,儿子当时大约两三岁,叫临临,大冬天,这个临临穿了一件连身开裆棉裤,光屁股坐在花木兰家门口光溜溜的捶布石上啃一个冷馍,一双小手黑乎乎的,一张小胖脸和光屁股有些皴。

北方的冬天,陕西的冬天啊。

这临临冷不冷,先把花木兰看得冷的,忍不住问:“天哪,这大冬天的,临临还穿开裆裤,光屁股不冷吗?”

花木兰的妗子站在一旁,看了一眼临临,说:“小娃没事,娃娃都是铁沟子,不怕冷,就要这样。”

陕西蒲城那儿的农村,以前把屁股叫沟子,也叫沟门子。这个叫法,似乎比屁股更有意象哈。

当时花木兰的中医水平还是个小白,顶多也就知道几个方子而已,别说熟读《黄帝内经》了,《育婴家秘》这样的书当时也没读过。

自以为受了高等教育,读书多,比家里人都懂得多,对妗子的话,花木兰自然也没有深思过其中有啥道理,更不知道小娃娃穿开裆裤也充满了古人育儿的智慧,当时能想到的好处无非是:娃娃小,容易屎尿紧火,经常是大人还来不及反应,娃儿的屎尿就已经弄到裤子上了,穿个开裆裤,屎尿不容易拉到裤子上,尤其是冬天,棉衣又难洗难干......

直到后来,读到下面一段话:

丹溪曰:人生十六岁以前,气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故童子裳不裘帛。(前哲格言)。裳,皮衣,温软甚于帛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绢帛夹厚温暖之服,恐阴气受伤,是为确论。

开裆裤、光屁股的秘密原来在此!

后来一看到大夏天的,男娃娃也焐个纸尿裤,心里就着急啊,近几年同性恋如此多,并不仅仅是西方别有用心的那些貌似“唯美”的同性恋电影的影响?是不是还有一个个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极端蔑视甚至仇视上一辈老人养育方法的年轻妈们,当初用纸尿裤把娃下体给焐坏了以致于性取向都变了?所谓不阴不阳,不得其阴,便不能得其阳,阴阳是互生的啊。

有时候,真细思不得,现在育儿存在的问题太多了。

静是怎么带娃的?

开裆裤,玩泥巴,地上爬,我天天带着娃娃放养,大城市的宝妈表示很脏,很不可思议。

这是静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有我行我素,也有对其他宝妈不能明白的无奈吧。

静就像另一个花木兰,文化高度认同而绝对相似。看到静这么养娃,花木兰就放心多了。老实说,花木兰很少去别人家,现在很多人家,把家弄得跟宾馆一样,一点都看不到人间的烟火气。

有一次跟好朋友蕊蕊聊到洁癖,蕊蕊说:“见过沙发床每天喷消毒水,沙发整理好是留着看的,孩子只能做小板凳看电视。看哪都是细菌,床单洗完要用烫平才能用。”

花木兰很肯定地说:“洁癖,是一种病态。”然后就想到了妹妹,操劳得让人心疼,也让人反感,患有严重的洁癖。去妹妹家时,有几次,花木兰走哪妹妹跟到哪,跟在花木兰后面干啥?看花木兰啥时候掉头发,她好立刻捡起来。妹妹自己紧张,还不让花木兰自在一分钟,你说晕不晕?

关于静的故事,可以阅读后面的链接文章。自从生了小当归,跟所有年轻的母亲一样,静也不由自主启动了晒娃模式,以及各种育儿经验分享。

怀孕时,静就将《育婴家秘》认真读了几遍,重点要点,更是细细琢磨了一通,所以,静的育儿经验,其实更多的,是将《育婴家秘》讲的诸如“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天时勿犯如春候,寒热乖违客气侵。”“衾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一一落到实处,甚至冬天,很久也不给娃洗澡--要知道,静这不是在北方,而是在深圳。静要真广而告之,很多宝妈,估计就不仅仅是觉得不可思议了。

洗澡,除了清洁一天的灰尘,就是身体上的皮屑,头上的头屑了。

实话实说,健康的人一年不洗澡都没关系,身上也没有异味,稍微擦擦灰就行。因为这样的人身体通透干净,垃圾可以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排走——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现实中这种人几乎一生也遇不到一个。相反,很多人,即使每天洗澡,仍然让人感觉脏;有些人,即使一星期不洗澡,站在你面前,也仍然感觉对方很干净。很多东西,是由内里散发出来的,光是清洗皮囊,并没有多大用处。

看看小娃娃就知道,没有皮屑没有头屑,两便异味小,他们都是身体通透的代表。年轻的宝妈,千万别听月嫂的话,天天给月子里的小娃娃洗澡澡…除了挂瓶这也是现代社会添寒一个的途径。

城里人真像静那样带娃娃,娃能有啥大不了的病啊,甚至,根本都不会生病,更不会动不动就“过敏”。

“过敏”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之前的中医里,根本没有“过敏”这个词,现在“过敏”之所以流行,都是“干净惹得祸”--这是花木兰说的。现在人讲究科学育儿,花木兰这么说,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英国有个叫DavidStrachan科学家,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同样在一个大家庭长大的小孩,长幼顺序靠后的更不容易对花粉过敏。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3个孩子,那么老大对花粉过敏的概率要大于老二,而老三对花粉过敏的概率最小。

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DavidStrachan本人是这么解释的:一个家庭孩子越多,家庭卫生条件会越差,微生物在孩子间相互传播的概率也会越大。而孩提时代接触微生物将帮助我们抵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所以,一个家庭孩子越多,这个家庭的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就越小。这个假设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个大家庭里的孩子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按长幼顺序依次降低这一现象。

上面就是著名的“卫生学说”。大意是:一个人在孩提时代接触的环境越干净,他(她)长大后就越容易得过敏性疾病。

各位看明白了?要想娃儿身体好,除了养娃方式,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生几个娃。毕竟,人与人的最终较量,终归,仍然是身体的较量。

任正非说:“没有伤痕累累,哪能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哈哈哈,原来我可以成为“神”医

花木兰医案(1)

昭昭,祝贺你喜得贵子!|花木兰医案(2)

真有鬼神致人病?我妈怎么治疗?|花木兰医案(3)

神婆神汉和各路大仙真能治病吗?

花木兰医案(4)

省心的宝宝,都有一个会胎养的妈

花木兰医案(5)年底了,难道流感也要冲一下业绩吗?丨花木兰日志(4)

父令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yfzl/13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