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专访林少华我对文字有近乎病态的洁癖
专访林少华我对文字有近乎病态的洁癖
本周五晚上七点,武汉大学素质教育讲堂邀请到了我国知名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带来了主题为《我看村上与我译村上》的讲座。林少华,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以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而闻名,另外还译有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名家的作品。他自嘲为“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等作品,其新书《异乡人》也于今年年初出版。来听讲座的同学很多,教室的座位和走道坐满了人,教室后面的空隙也站着慕名而来的同学。讲座期间气氛甚好,林少华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以其惯有的风趣措辞引得在场同学阵阵发笑。讲座中,林少华首先讲了村上春树的小说受欢迎的原因。尽管村上本人说自己的作品是因“故事性的有趣和文体具有普世性的渗透力”而为大众所喜爱,但林少华觉得这种解释有自谦之嫌。林少华认为村上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指向了个体灵魂的尊严与自由。随后林少华讲述了对村上春树继续“陪跑”诺贝尔文学奖而鲍勃·迪伦获奖的看法。他说,就村上本人而言,他不仅对鲍勃·迪伦的了解程度远超其他人,还对他的歌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在此,林教授举了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结尾中对鲍勃·迪伦歌曲的描述为例)。而林少华则认为,鲍勃·迪伦获奖与其歌词中的“诗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也一再强调了“诗意”之于生活幸福的重要性。在之后讲述自己翻译工作的经历时,林少华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村上春树作品的喜爱,“翻译村上的东西更能让我真切地觉出两种语言在我笔下转化生成的质感。”除此之外,林少华还说自己对文字有着“近乎病态的洁癖”,对遣词造句有着极高的追求,即便是讲话也不说废话,而且在翻译作品的时候一概只用纸笔而拒绝电脑,因为“电脑老是自作聪明地替我找词”。但林少华也说,“文字翻译本质上属于艺术活动,必有译者表达方式介入其中”,所以他翻译的村上作品肯定不会是“百分之百”,而更可能是百分之九十五的村上春树加上百分之十的林少华。到了观众提问环节,一名从外校赶来听讲座的同学说,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把文学翻译作为职业,因此希望林少华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林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告诉这位同学说,好的翻译也需要好的文学基础,所以读书量尤为重要;另外日常性的写作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即便简单地写写日记也会增强自己对文字的悟性和灵性。▲现场观众提问讲座结束后,到场的同学们还久久不愿离去,排队拿着笔记本或林少华的译作找他签名并合影留念。林少华从衣服口袋中掏出预备好的签字笔,在大家递过来的书本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了“以书会友”、“读书之乐”等话语,以此来鼓励同学们坚持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在签书活动结束之后,自强新闻中心的记者对林少华进行了专访。Q:作为村上作品中文版的头号译者,您读村上原版作品和读您自己的译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A:如果叫我闲着的时候作为消遣,从日文和我译的中文译本做出选择的话,我倒是宁愿读自己翻译成中文的村上春树,好像觉得更有感觉。这么说是不是有一点儿自作多情,或者说自己就对翻译村上是不是百分之百(还原)这一点表示怀疑了,哈哈我也不清楚。Q:您也翻译过很多其他日本作家的作品,但是您译的村上最广为人知,您觉得这是不是因为你和村上存在某些共性,使得您可以成为一个“村上型”译者?A:可能是在价值观,在性格、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感受上我和村上有不谋而合的部分,比如我们都是比较内向的、孤独自守的人,或者说都属于对自己内心世界感兴趣的人,对外界不怎么关心。Q:那您有没有因为人们了解您翻译的村上作品胜于您在文学上的其他成就而觉得“活在村上的阴影下”?A:译者和作者这玩意儿是相得益彰,作者成就了译者,译者也成就了作者,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双赢、共生”这么一种性质的东西。所以不存在生活在村上的阴影下,因为我翻译村上并没有被他束缚住,他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我更多的东西,毕竟我接触村上的时候都已经三四十岁了,三观都已经定型了。(笑)▲林少华接受自强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Q:在翻译《海边的卡夫卡》期间,您在日本与村上本人进行过一次交谈,那次面对面的交流有没有给您之后的翻译工作带来什么影响?A:怎么说呢,用钱钟书式的幽默说法那就是,鸡蛋好吃只吃鸡蛋就行了,干嘛非得见那只下蛋的鸡?但我觉得,如果有机会见“下蛋的鸡”,那见总比不见好。不过从根本上说,翻译面对的是文本,处理的是文本,与作者本人没有多大的关系,见与不见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自己的翻译。Q:您在您的新书《异乡人》中写道文学的作用在于它可以给人额外的幸福,讲座中也提到“诗意”对您来说的重要意义,能举一个小例子来展开谈谈这一点吗?A:人可以不会写诗,但不应该不懂得诗意;人可以不从事文学,但不可以没有文学情怀。比如说现在这个季节,外面的梧桐树叶正在飘落,懂诗意的有文学情怀的人可能看见的是一首诗,听见的是一支歌,而如果不懂诗意、没有文学情怀,那绝大部分人可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少部分理科生工科生会说“噢,原来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你说这是不是有点煞风景呢?(笑)Q:您在书中还说年轻人需要有“精英意识”,今天来武大办讲座之后觉得武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怎么样?还有什么其他的想跟武大学子说的呢?尽管现在大学扩招,处于大学教育半大专化状态了,但像武大这种重点大学毕竟还是极少数,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应该还是“精英”。“精英”意味着将来要对社会、对民众、对民族的未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意味着可以捞取更多的好处。“精英”意味着要做百分之一,一个民族没有“精英”、没有“精神贵族”那是站不起来的民族,应该怀有这种使命感。记者
冯奕勤摄影
南泽昊责编
王润玙排版
冯奕勤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白癜风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