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奇怪的洁癖关于强迫症
奇怪的洁癖关于强迫症
小君是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的会计,有房有车,丈夫体贴儿子可爱,工作上小君做事非常认真,工作完成后都会检查1-2遍,这让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高度肯定,她也一直为此暗感自豪。不过,一系列怪事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原来,半年前因报表一处数据错误领导批评了她,之后小君总担心自己工作会出错,常常要多检查2-3遍才放心,有时复核时被打断或发现了一点点小错误,就会更加紧张,以致于有时要重复检查4-5遍才放心。她心里清楚其实不需要检查这么多遍但就是控制不住,不检查心里会特别不舒服。小君工作效率开始下降,常常加班才能完成日常工作。不仅如此,小君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变得特别“洁癖”,她担心被细菌污染会让家人生病,为此她每次回到家都要非常认真洗手,有时会洗十几遍,一次洗澡要化1个多小时,她还要家人换家居服才能坐沙发或床上,她担心洗衣机洗不干净就连洗三四遍,到后来,小君每天都要化4-5个小时清洁,为了不弄脏家她尽量避免出门,也因此她没有办法上班只好请假休息。家里人起初还能理解,到后来,包括丈夫在内的家人也都开始觉得她奇怪了,反复劝说她不必过分清洁或紧张,但小君无法控制,她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如此,但就是感到无法放心,需要不停地的清洗直到自己觉得放心才罢休。
小君情况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已无法自己出门,甚至连家务也无法完成,几乎只能在床上呆着,丈夫被小君命令着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家务事。后来小君几乎是医院,在当地心理专科她被诊断患上了强迫症。
为什么一个看似的好习惯最后会演变成了强迫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君好端端地就陷入到了病态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医生在详细的了解小君后获悉她从小是被抱养长大的,小君高中毕业才知道被抱养的事,不过养父母对她非常疼爱,她的成长也很顺利。她从小做事就非常认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因此她上学时成绩一直很优异,常因此得到父母老师表扬,在小君的印象里一直将做事认真和仔细视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在她看来,如果一件事没有做到完美就等于没做。长大后,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也成了小君突出的性格特点,事后反复检查就是最集中的表现,尤其是她这样工作获得了很多成绩之后。
当有一天,工作上的失误让她意识到重复检查不能百分百地保证成功,而在小君多年的经验里不完美或不是百分百成功就等于失败,这种追求完美、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令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完美”的“失败”,而小君又缺乏其他可替代的行为策略,深刻的焦虑由此产生。焦虑促使她更多次和更仔细的重复检查确认来保证百分百准确,同时她也意识到过多重复导致效率下降并因此忧虑。由此小君开始陷入到一个怪圈之中:她对事要求完美,不完美就等于失败的准则令她不允许自己出错或冒险出错,事后不自主地出现事情可能没做好、有错的想法,对此紧张焦虑,重复检查或确认,之后焦虑减轻或缓解。这种以重复检查或确认获得的精神放松感逐渐形成了规律,一旦头脑中出现令她紧张的想法或场景,就条件反射性地开始采取重复的检查确认等行为来获得精神上的轻松感,这就形成了医学上所谓的“强迫”。
强迫出现初期,小君靠增加重复检查的次数还能代偿维持,可问题是,重复策略并不能真正完全地消除所有风险,因此强迫行为只能暂时减轻焦虑情绪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当再次面对类似情形时焦虑仍然会发生,并且她对强迫行为依赖的同时也会对强迫行为本身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导致焦虑情绪-强迫行为-反强迫-焦虑的循环发生。这就是一个漩涡,生活中包括生活卫生、吃饭、穿衣等任何有可能出错或有潜在风险并能激发小君焦虑的事情都开始陷入到这个漩涡中,由此小君发觉生活中几乎处处都不得不反复检查确认安全,生活不堪重负。
为了避免陷入到这种焦灼的状态中,小君选择了逃避,她尽量避免去接触可能让她陷入强迫中的情况:她不敢拥抱儿子,因为害怕自己不干净会让儿子染病,她不敢做饭,因为害怕自己洗不净菜和忘记关闭煤气而让家人受伤害,她不敢出门,因为害怕出门会沾染病菌而回来后又要面临着无穷无尽的清洗和担忧,最后小君发展到只能躺在自己的床上,什么也不做。不仅如此,她发现家人做事也处处都有“危险”,如丈夫回家不换衣服就坐沙发上,细菌会沾染到沙发上,儿子碰到沙发,细菌会沾染儿子而令他生病等。因此小君对家人也要求反复清洁以使自己安心,如果家人不做她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紧张,家人迁就照做了,结果她的家人也被卷入到小君的强迫漩涡之中。
小君住院治疗了,在充分地评估之后,心理科医生采取了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的策略,以药物适度地降低小君的焦虑,采用暴露疗法和认知治疗重建小君的行为和认知方式,经过系统全面的治疗后,小君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这其中暴露疗法和认知治疗主要是针对小君强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干预。暴露疗法让她采取观察和不干预焦虑的做法,打断她已经形成的以强迫行为缓解焦虑的行为模式,令她建立了不采取强迫行为焦虑也可以减轻和缓解的行为经验,并以此重建了对待焦虑的新行为。认知治疗令她认识到作为强迫动力来源的焦虑来自于她长期形成的追求完美、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练习她尝试着接受不完美和忍耐不确定性,尝试着允许自己打破禁忌以更加灵活和客观的方式生活。渐渐地她的强迫开始减少了,3个月后她恢复了正常生活,在治疗后的随诊中尽管仍然偶然有强迫,但基本不影响她的生活工作,她也能尝试用新的方式应对遇到的问题了。
本文转载自“健康心生活”
更多资讯敬请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