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治疗医院 > 倪赞的画枯淡清逸,将中国文人的高逸情怀表
倪赞的画枯淡清逸,将中国文人的高逸情怀表
人在得意之时,画不出好画,似乎是古往今来的常规。无论这个画家有想法还是没想法,愤怒出诗人,说的就是这个理。窘困出画家,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生不如意者八九,大凡艺术品表现苦难的居多,实为人生的本质情状。乐呵的事都是娱乐,并没有多少精神寄托,故而产生不了多少伟大的艺术品。
元代画家倪赞一生为民,生活极为不顺。早年,得长兄抚养,无忧无虑,生活还算舒适。为此养成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秉性。后长兄病故,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及至晚年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直至终老。
?
倪赞在这样生活情意景下,形成孤僻猖介的性格与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以此反映到画上,就是一种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景观。这样的画,不是富贵生活的反映,而是贫困生活的写照。这种写照将中国文人跳避现实,向往山林,笑傲人生的态度表达引向了顶峰。
枯淡衰败,清静高远;简淡冷寂,荒寒清旷;
他将中国文人画家最想表达的内心世界呈现了出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美学境界的大宗。
常规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相对比较热闹;画里有人,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屋,有人。人要么孤舟蓑笠于江边垂钓,要么正在山涧踽踽独行,要么与友人饮酒和诗,要么抚琴相邀,勾引林间精灵。这样的画,大多要用人影渺渺去赋予山水以灵性、灵动。这几乎成为中国山水画必现的常规景观。
但倪赞的山水画,不仅无人,连房子都很少,山也极其简单,画面意境萧瑟,空山寒荒,冷气逼人。整个画面“素净”极了,素净至寡淡脱俗,遗世独立。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他在沙洲矗立几棵瘦树,永恒地清瘦、孤寂。他的远山,辽远而缥缈,人迹罕至,没有一点人气。他的亭榭楼阁,结构简单,落拓衰微,仿佛是斯人已逝、历尽沧桑,世人遗忘;又仿佛经百年、千年还在等待故人归来。著名美术史家高居翰先生评论说,倪赞“天下无人”的山水画“也是一种意识状态的表现,显示出同样的洁癖”。好一个“天下无人”,一方面是说倪赞的画是天下无人,另一方面说,他的画上永远无人。
从回顾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从元至正十三年()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简淡。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用笔捷甚,煞有气力。在具体的画法上,他自创“折带皴”,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一笔勾线就可完成一坐山峰,几根墨点就是数棵树林。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将中国山水画另一种逸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可以这说,倪瓒的山水画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新风,特别是将画家们避世山林之气表现的无复加,无人能超越。就这等气息,使得倪瓒在士大夫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甚至于今,看中国山水画的雅俗,多以倪赞的画为参照。他的画,对自明清画坛千年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
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寻找最逸气的味道,不能不学这个倪赞大师。需要说明的是,学他的画法,因为他的画法简单,倒是容易,也就那几下子。但要学其画面的气韵,不用他那几下子,还能画出荒寒之境,那就难了。
来源:网络
白癜风治的好吗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