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预防治疗 > 倪瓒说我洁癖狂,有本事拿出证据来
倪瓒说我洁癖狂,有本事拿出证据来
“昔日挥金豪侠,今日苦行头陀。”倪瓒,元,出生于太湖之北无锡的富商之家,27岁继承了家业,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中年后,朝廷开始增收巨额赋税,许多豪门巨室都遭到迫害,甚至被杀害。倪瓒只得千金散尽,弃家遁迹。此后倪瓒或在朋友家、佛寺中暂住,或待在自称“蜗牛庐”的陋室中。
《水竹居图》倪瓒中国国家博物馆
说到倪瓒,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是元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墨竹,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代表作品一大堆……
但是,殊不知这位画坛大家还是个极度洁癖的怪咖。
1养不活的梧桐
倪瓒每天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穿戴衣服时也得调整无数次。自己使用的文房四宝每天都要有两位专人来经管,随时负责擦洗干净。
客人来访离去后,坐的地方必须重新刷洗;每天穿戴的衣服与帽子,都要拂拭数十次;庭院前面栽的梧桐树,每天早晚都要派人挑水擦洗干净,硬是把梧桐树清洗死了几株。
李可染《倪迂洗桐图》
2喝水也有讲究
一次,倪瓒和朋友一起谈论诗文,要泡好茶招待,就命仆人到七宝泉打水。水打回来之后,倪瓒交代仆人:提在前面那桶水,拿来泡茶;提在后面那桶水,拿去洗脚。
他朋友见状,心中感到好奇,追问原因。倪瓒说:“前桶的水,一定干净,所以用来泡茶,后桶的水,恐怕已经被仆人的屁所污染了,所以只好拿去洗脚。
看来即使是如此较真的倪瓒,也完全没考虑到仆人也许会打喷嚏的问题。
此图是赵元于年作的《倪瓒写照》
3“香厕所”
倪瓒的“香厕”,更是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用香木建了个空中楼阁,下面填土,中间铺满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换成现在的说法,不作死就不会死,倪瓒也算是对得起“傲娇小王子”名头了。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倪瓒所画作品,也是傲娇任性到极致,基本重复表现相同的构图:前景有树,平展的水面,还有远处的山峰。
笔触柔和,造型简单,时人则称其枯树一两株,矮屋一二楹,残山剩水,写入纸幅,固极萧疏淡远之致,设身入其境,则索然意尽矣。
有人寄情诗书,有人寄情山水,倪瓒寄情一山一水一树之间,记录着心中五味杂陈。
《江渚风林图》倪瓒
此幅作品苍凉萧瑟,是倪瓒为友人虞堪所做,却无疑表露了倪瓒对新近亡妻的哀恸与渐渐强烈的孤寂感。于是自题诗云:
江渚暮潮初落,
风林霜叶浑稀。
倚杖柴门闲寂,
怀人山色依微。
在河边的晚潮开始下降,微风吹动着霜覆盖的稀疏树叶。我倚在紧闭的草丛大门沉默,我觉得我的朋友几乎都从山上走了。被迫逃离家乡的倪瓒,家庭安定,就是他的寄托,可如今斯人已去,故乡不在。
《松亭山色图轴》倪瓒
在这里,人人都是过客,无人能够长久憩息于此。有着淡淡忧伤与寂寥的亭子,在这样的暮秋时节,它有自己的执念。倪瓒的亭子,空亭一个,他将自己从人世中抽离,进入一个绝对的时空,在宁静与幽绝之处,直接安放的是人类无法解脱的命运。
年,倪瓒为躲避战乱,再次弃家远行。这幅《虞山林壑图》于倪瓒去世前两年完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享受和满足。构图平远,景物极简,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是“淡墨笔画,林亭树石,并远峰一角”的典型体现。
画首有倪瓒自题五言诗:
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
甘冽言游井,荒凉虞仲祠。
看云聊弄翰,把酒更题诗。
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
署款跋云:“辛亥十二月十三日,访伯琬高士,因写虞山林壑并题五言,以记来游。倪瓒。”
江渚风林图虞山林壑图在倪瓒的私人语言中,树木象征着他的朋友圈。《江渚风林图》中,树木稀落,与周围环境相隔离,透露出倪瓒心思暗淡的心境,与其诗意相同;而回归平静后的倪瓒,他的情绪和境遇都表露在所绘繁密的夏日树林中。反复错落的树叶造型传递着倪瓒的活力和激情。
想来,一个画家重复这样的画面,大抵不是因为着迷,或者热爱,而是孤独,是疏离。平淡也就是由这份“孤独”与“疏离”而来。以其画面萧疏淡远之态,墨色清淡,没有视觉的冲击,归其“平淡”。太过浓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情深不寿”了。
投稿邮箱:jiyt
artlib.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