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洁癖症状 > 请尊重有洁癖的人,ldquo瘫腔r
请尊重有洁癖的人,ldquo瘫腔r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武汉封城16天了,
街上还有人“裸奔”,不戴口罩。
即便是生死关头,
即便有法规高悬,
有些人的“陋习”还是无法改变。
去年10月,我克香港,
街上戴口罩的人,比比皆是。
今年元月,上海口罩的脱销比武汉还要早两天。
有人说,上海人怕死,武汉人很勇敢。
也有说,上海人更自律,武汉人爱“赌糊”。
1
新冠之前,如果你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肯定会被人说有病。
一种是说你真有病。
没有经历SARS肆虐的武汉人,对于戴口罩的,医院的重病患者和医生。
一种是说你“装病”。
在有些老武汉人看来,带着口罩就是一种故意拉开距离,不是“梗朋友”,不给面子。
“不干不净,吃了冒得病”。
这是武汉人的口头禅。
细看武汉的特色美食,不管是路边摊,还是刁角小吃,其室内外环境都令人蹙眉。
甚至,有个别武汉人对地沟油也并不排斥,反而觉得不是地沟油菜不香。
其实,武汉人也知道,这些美食的特色之一就是不太卫生。
N年前,吉庆街的排档红透半个中国,大凡来汉演出和商务的客人,都会被邀约一睹盛况。
有一次,我陪一个广东客人前往,他直接吓尿了——就在我们围坐的小桌子背后,一个喝多的男人正对着墙根“方便”。
近些年,对这些环境不太“友好”的刁角小吃,有一个很文艺的表达,叫“接地气”。
其实,你我都懂这个“接地气”背后的潜台词。
2江湖气息浓郁的武汉人,生性豪迈,不拘小节,不烫条,爱“赌糊”。
城市性格也是双刃剑,武汉人的性格在开疆拓土、大干快上,颇有成效,这些年武汉的成果,有目共睹。
然而,这样的性格导致武汉人对公共和个人卫生极其“不拘小节”。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成了武汉人的集体无意识,它也遭到许多外来投资者的诟病。
一位广东开发商曾对我说,武汉需要细致经营,否则,滞后的软环境将成为追赶一线城市的绊脚石。
新冠疫情源头之一的华南海鲜市场,污水横流的状况,大家都看到了,武汉还有其它一些菜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甚至在一些大型商场的卫生间,也是很不卫生的。
以前,大家只是觉得这些地方脏,
此刻,它可能是滋生细菌或病毒的温床。
3
在武汉,一个讲干净的人,会被视为“洁癖”。
而“洁癖”,在武汉话里,略有贬义。
如果是女生,说你装精,不礼貌,高冷;
如果是男生,说你穷讲究,不嘹亮,麻烦。
我的朋友中,正好有两个“精致穷”的洁癖患者,她们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很多武汉人难以接受的。
人称花姐的她,一般不欢迎串门,如果你一定要克她家聚餐、喝茶,她有“72条卫生军规”:
食物和水不能掉地上;
抓住自己掉下的头发;
不要抖衣服、拍灰尘;
反正,坐在那就最好不要动。
"坐在那里最好不要动"的客厅花姐最不能忍受,洗手后不当场擦干,非要一路甩着手把水滴到地板上、最后到客厅拿纸巾。
即便坐高铁花姐也要戴口罩
经常你会看见的场景是:一帮朋友坐在沙发上咵天,她在旁边不得安宁,各种审视地板,要么就是半跪着擦来擦去或者捡头发。
她说,眼睛能看得到的地方不能有头发、灰尘、水渍。
另一位美女“大晶锅”,对居家卫生也极为“苛刻”:
进门要换居家服才能坐下;
家里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
每天都要做卫生,衣服每天都要收,不能晒干了还不收,浴室地上不能有头发……
如果好友在她家聚会,“大晶锅”会给每个人指定专门的沙发垫,客人走了,她会把沙发垫全部洗了。
沙发上有客人专用的靠垫
包括她车上的坐垫,都是每周清洁更换。
“我好朋友都怕克我家。”大晶锅笑着说。
清洁工具随时等候上场对个人卫生极为“豪放”的武汉,“洁癖们”是很孤独的。
4
“洁癖”的孤独不仅是个人独有的。
在武汉,最早倡导健康饮食的是刘国梁,年,他首创“科学美食,营养均衡”的饮食观念。在“小蓝鲸”进餐,每人面前有两副筷子,一双是黑色的,算是公筷,用于夹菜的;一双是绿色的,自己用的。
可是,这样用筷,应者寥寥,包括我自己,酒一喝上了头,哪管得了黑和绿,拿起就用。
几年后,太子等餐饮酒店对此加以改良,将公筷放在个别菜或转盘中间,方便客人使用。
同样,喝麻了的客人,也不分公母,夹了就吃。
十年前,太子酒店又出新招,每个传菜员戴了一副透明的塑料口罩,避免飞沫的传播。
有个别客户嫌传菜员戴了口罩,听不清菜名。
可在今天看来,太子之举,着实领先。
目前,在湖锦、艳阳天、汉口私厨等餐饮店里,防飞沫口罩是标配。可放眼全市餐馆,这样的配置还是“少数派”。
番外篇
经此一“疫”,能否改变武汉人大大咧咧的坏习惯?
去年军运会期间,不少媒体展示武汉人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说,武汉人过早,喜欢边走边吃,甚至配上漫画,单手骑车,另一支手拎着热干面。
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过早习惯。
昨天,花姐发给我一张前年克日本的旅游照,当时,日本突发风疹,街上人人戴着口罩,她们一行也“入乡随俗”。
这说明,环境和氛围很重要。
在日本都自觉带起了口罩
武汉人把那些胆小怕事的人贬称“瘫腔”,
这点,武汉人瞧不起上海人。
不错,上海人确实“瘫腔”怕死。
经过年甲肝大流行、年“非典”、年禽流感、年新甲流、年H7N9禽流感,以及近年的埃博拉防控,上海人变得越来越怕死了。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武汉疫情爆发后,上海在1月20日发现了首例确诊的病例,当时除北京(3例)和广东(1例)以外,全国其他省市都还没有报告疫情发生。上海人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大量购买口罩。
一个多星期后,疫情已大面积爆发,除西藏外,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33个省区直辖市无一幸免。从这段时间的数据上看,“‘瘫腔’怕死的上海人”在疫情控制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
武汉人,不一定能做到上海人那样精致,但是,对卫生习惯的基本认知和改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所以,抗击疫情,武汉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尊重那些有洁癖的人,
他们隔绝的不是你,是病毒。
他们对病毒“瘫腔”,是勇敢,
你对病毒忽视,才是“赌糊”。
你可以不理解,但至少要宽容,
不传播谣言,更不要传播疾病,
可以没有肺炎,但不能有脑炎。
我们要传播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种善意,一份功德,可以让社会每天进步一点点。
很多人都在期待疫情早日过去,
那时,我们就可以摘下口罩迎接春天。
然而,我却希望,这个口罩佩戴得很长久一点。
在公共场合养成带口罩的习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