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洁癖症状 > 为什么中国家长都怕孩子ldquo脏
为什么中国家长都怕孩子ldquo脏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3.html
走在路上,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宝宝看到了一个造型别致的饮料瓶,刚想捡起来,就被妈妈勒令停止“别捡,多脏呀!”;
小区沙池,孩子正在挖沙子玩,挖着挖着挖出一个小树枝,兴高采烈地准备拿给妈妈看,却被妈妈严词喝止“别动树枝,太脏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对此小优也特别感慨,现在的爸妈实在是太精细了,把娃养的太干净了,娃基本都没有接触“脏东西“的机会。
其实,小优认为养娃没必要太过干净,有时候,脏一点儿对孩子更好呢。
1
欧美国家非常鼓励和提倡messyplay(脏乱地玩),在这其中,完全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无论弄得多脏、多乱、多糟糕,都任由孩子。
允许孩子有脏乱的自由,其实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曾经有一条新闻,医院曾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小病号,小宝宝不仅小便频繁而且哭闹不止,经过尿常规化验,发现宝宝是泌尿系感染。
原因竟出在了妈妈过于注重宝宝的卫生上!
医生说:
细菌并不都有害,并且宝宝自身有对抗病菌的免疫系统,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宝宝自身免疫系统,增加宝宝患病几率。
尤其是使用各种灭菌的消毒剂,突然的病菌袭击反而更容易让适应“无菌”状态的宝宝无法抵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王贞琳说:“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像大脑需要刺激才能成长发展一样,也需要通过识别细菌病毒来学习、适应和自我调节。”
美国权威学术杂志《科学》发布的研究证实,在农场长大的孩子,更多接触到多种病原,对孩子免疫系统的发展大有好处,患各类过敏性病症以及哮喘的几率都大大低于普通孩子。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反而让孩子身体更健康。2
除此之外,放下“洁癖”,孩子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1、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创造力
日本物理学教授上田正仁在《思考力》一书中强调: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是金字塔关系。拥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真正的稀缺人才,也是顶尖人才。
创造力从实现与思考中产生,而实现力,正是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一步一步形成的能力。
实践产生思考,而思考产生求知欲。
“脏脏的”沙子、泥土、草地,会弄脏衣服的水和颜料,这些都是孩子的最爱,更是最能够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玩具。
早前,孙俪曾经在微博上晒出了一组照片:
两个孩子玩得翻炸了天,弄得地板上、身上到处都是,甚至把涂料涂满爸爸妈妈的脚上,一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在孩子乱涂乱画这件事上,孙俪早前就曾经发微博表明了“纵容”的态度。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那些灵光一闪的时刻,正是他们创造力肆意生长的时刻。
蒙特梭利说过: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孩子的内心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
一种正常、善良、自然而富有创造力的心理;
另一种是因为受到强者压制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而决定孩子这两种不同心理的,正是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所采取的态度。
2、帮助孩子增强动手能力与独立性
小优见过很多小朋友吃饭的时候都是妈妈一口一口喂,手边放着一块小手帕或者纸巾,孩子嘴巴一沾上饭粒汤水,立马擦干净。
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要自己吃饭的诉求,妈妈们还是担心孩子会弄脏衣服、弄脏桌子地板,而不肯让孩子自己吃饭。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3、4岁了还是不会自己吃饭,必须要大人喂着才吃。
其实在国外,很多孩子在刚学会坐的时候,就被妈妈扔在餐椅里自己吃饭了。她们不会给孩子什么特殊的训练,只是让孩子自己挥舞着勺子,笨拙地舀起碗里的食物,歪歪斜斜的塞进嘴里。
她们并不介意孩子满身油渍,也不介意地面都是饭粒,更不介意孩子直接用手抓着吃饭。
因为,对她们来说,孩子学着自己吃饭是在和食物培养感情。弄脏、挨饿几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过一段时间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了,她们也省心了。
因为怕孩子脏,这不让做,那不让碰,包办孩子的一切,那孩子只能永远是襁褓中的婴儿,学不会独立,学不会自己解决问题,到头来,累的也是父母。
3、更容易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
说到动画片《小猪佩奇》,相信妈妈们都最怕看到佩奇和乔治踩泥坑的场景,因为孩子们看了后,也跟着学,下雨的时候最喜欢去踩水坑,还乐此不疲!
但是动画片中,猪爸爸和猪妈妈不仅不会拦阻佩奇和乔治踩泥坑,有时还会跟着一起跳。
一家人弄得全身上下脏兮兮的,然后倒地哈哈大笑。
对猪爸爸猪妈妈来说,佩奇和乔治能够有尽情玩耍的自由,是一家人共同的快乐。
如同网友说:“像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的样子,和一群小朋友玩过家家,玩泥巴,家里墙上到处画画....这才是小孩该有的样子,只要没危险,就让孩子尽情地探索吧!”
3
如果父母确实很担心孩子的健康,也真的不喜欢小孩脏乱的样子。那么可以怎么做呢?
1、在家里给孩子划一片自由玩耍的天地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写到,她和先生在家中为女儿留了一整面的墙,用作女儿自由涂鸦,发挥女儿的创造力。
为孩子划一个专属的片区,可以是一面墙,也可以是自己的房间。允许孩子在专属区自由玩耍,想怎么乱就怎么乱,想怎么脏就怎么脏,让孩子有释放天性的场所。
这个过程中,给孩子穿上罩衣,既满足孩子不怕脏、尽情玩耍的需要,又能够很好地解决衣服弄脏不好洗的困扰。
之后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收拾。
这是很好地教导孩子对自己负责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
2、在玩耍中树立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父母要允许孩子尽情地玩,比如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去大自然,专门玩沙子,玩泥巴。但也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网上的相关话题下,一个网友的分享触动人心:上周末,带着女儿去沙滩边玩,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浑身上下,头发上、脸上、衣服上、脚上粘满了沙,坐在沙土堆里,玩得不亦乐乎。
很多家长看到后,眼神里都带着诧异,有的还忍不住小声说:“这小孩多脏。”
男孩的妈妈却始终微笑着看着他,任凭他在沙土里滚、爬、抓、摸。
小男孩突然抓了一把沙往嘴里喂,妈妈走过来,轻轻拿开孩子的手,说:“宝宝,沙子只能玩,不能吃。”
妈妈说:“要允许他玩得很脏,但是也要教会孩子手不要随便放在嘴里,不能捡地上的东西吃。并且养成饭前洗手、睡前洗澡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既能玩尽兴,又懂得卫生与安全。”
海桑在诗中写到: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真实模样啊!
事实上,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不过短短几年。
孩子渐渐长大,自然就会告别满地乱滚、喜欢脏乱的阶段,我们不用太着急,太担忧,只需要陪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