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洁癖症状 > 只能假装女汉子的跨性别男生Trans

只能假装女汉子的跨性别男生Trans



受访人乌鸦,图片由本人提供

采写|纸木

受访人|乌鸦

他们排斥作为「女」汉子的我

我妈说,我打小就「没有一点女生该有的样子」。也许吧?

我说话喜欢跟人直来直去,做事总是大大咧咧,小学时跟男生打架保持不败战绩,老师让男生搬重物时自告奋勇跃跃欲试,外出时偶尔还会去男厕。

如果说女生真的该有什么样子的话,那我的确不像个女生。

不仅如此,对这些条条框框,和被它们框住的女生,我总是喜欢不起来:

她们踩死只蚂蚁便大惊小怪,我总是理解不能;她们一张嘴就话里有话拐弯抹角,显得太过烧脑。

我更喜欢跳出这些框架,这让我始终像个异类。

PhotobyMatthewHenryonUnsplash

然而,异类总是寂寞的。

由于或多或少的「厌女」情结,我上学时一直和女生玩不到一块。

到了高中,因为不想学打篮球,对时兴的对战网游也不感兴趣,我和男生也逐渐失去了共同爱好。

我成了一个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另类」,一个随时可能会言行惊人,引来异样眼光的「危险分子」。

没有人与我组队完成作业;也没有人陪我下课后一起玩。表面上,我们彼此都客客气气,可我总能感到,没人愿意接纳我。

我第一次意识到,不按照社会传统的、主流的人格模板去生活,会让多么艰难。虽然,我仍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我「该有」的样子。

乌鸦在海南旅游时拍摄的大海。乌鸦说,大海一望无际,让人心情舒畅,很多事一下就想通了

家人让我害怕「女人」

也许,家人从来没教会我怎么和别人相处。

六岁时父母离异,异乡远嫁的母亲拖带着我在北京生活。

然而,生活的困苦让母亲已经无法表达柔软的一面,从小就教育我要坚强、独立、乃至于是苛责……

尽管心里知道母亲是爱我的,但却并不是我所期待的表达。

中学时,我骑车上学,路上被飞驰而过的摩托车刮到五六米开外。我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母亲却说我「活该」。

小学开始,我每个月都会发烧。在最开始的耐心耗尽后,母亲让我待在学校,自己解决。

我几乎从未从她那里感受到任何一点属于真正的母亲的柔情和关怀。以至于现在,我一旦受到他人的关心,都会非常不自在。

PhotobySashaFreemindonUnsplash

另外一段对我影响至深的经历是小学四五年级时,和姑姑们住一块的日子。

姑姑们和母亲一样,要么不怎么晓礼、要么不怎么讲礼。

她们有的或许勤俭又有洁癖,有的忘性太大差点把我弄丢,有的忙于工作难以亲近,有的姑姑性格暴烈,我至今还记得她追着拿凳子砸我、奶奶拦都拦不住。

这段日子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也让我给女性贴上了各种负面的标签。由于家里的男性寥寥无几,反倒是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我感受不到女性有什么美好的特质,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坚硬、倔强、直白。

与此同时,也早早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性别:我希望成为一个女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中学时,我就坚定了「我是男人」的念头。由于我性格直接,又不同人情世故,嘴上没什么把门儿的,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乌鸦和另一位跨性别男性朋友(是乌鸦闺蜜的男友)在酒吧谈心。乌鸦很感慨,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大家都在艰难前行

戴上「社会化」的面具

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得已住进了女生宿舍,和五个性格各异的女生成为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室友,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女性。

我对女性群体有了更具体也更公正的认知,或者说,意识到了,女生都有什么样子。

当女生私下的模样和隐秘的生活完全在我面前展开,我发现,这一切虽然没有那么美好,但倒也没那么不堪。

在舍友们一次次大呼小叫中,我逐渐明白了不能穿着内衣在宿舍楼晃荡,以及由于对面是男生宿舍,所以换衣服要拉上窗帘。

为了宿舍生活能够顺利,避免遭到排挤,我终于尝试伪装。

我不再毫不顾忌他人的眼光,而是学习做一个女性,尽可能去适应女生们的生活方式,以避免更多的麻烦。

可能也就是在这段日子,男女之间性别差异的模糊概念,以及女性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渐渐清晰。

「女生」不再是什么奇异特殊的恐怖存在;就像我的舍友们,她们也只是有血有肉,思维正常的普通人罢了。

只不过由于社会期待和文化教养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各自倾向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不同。

PhotobyPhilippMandleronUnsplash

和生理性别不同,我从小就是男性思维,身份认同也是男性。

也正是这样的差异,让我总是感觉不得其所,既无法找到一个真正接纳我的群体,也无法奢求所有人都能理解自己。

在大学期间,我学会了「社会化」,为了避免麻烦,逐渐学会按社会期待,以及生理性别所拟定的身份,行动和交流。

这可不是说,我终于接受自己是一个女生的事实。

只是,如果说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仍是社会化的预演,那么在去年毕业后,我发现自己被陡然抛入社会的漩涡中。

生活和就业的压力日益迫近,每个同事、每家公司、每个老板都会希望我,按正常女性的行为规则运转在工作轨道。特立独行会让我举步维艰。

纵然我可以继续无畏地「做自己」,但面对此举带来的不必要的疑问和掣肘,我还是选择了学会伪装。

此时,「社会化」是我维系自己的内在认同和外在身份之间的差异,并且暂时向现实妥协的生存之道。

它就像一副面具,既能让我像变色龙一样,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又能保护藏在面具后真实的自己,不受侵扰。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当我足够强大,就可以撕破伪装,无拘无束地做回自己了。

受访人乌鸦,图片由本人提供

1

END

1

往期回顾

健身房说,他们不收跨性别教练

曾是东莞「厂妹」的跨性别姑娘

我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共享名字、呼吸、皮囊和灵魂

在跨之声兼职后,跨性别社群让我更加深爱着独一无二的自己

社群

热线

卓凡姐姐在跨之声开通了「卓凡姐姐热线」

解答社群内外朋友的困惑

并为想要从事公益的朋友们提出建议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jpzz/12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