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饮食调养 > 中秋她是永远的月亮女神
中秋她是永远的月亮女神
吃是人性最忠实的执行者。
张爱玲的一生似乎都与狗仔有不解之缘,以致她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当年民国小报上的花边新闻,连吃块臭豆腐都可以上报纸。
她曾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写到过臭豆腐,“这里的小贩所卖的吃食没有多少典雅的句色。我们也从来没有缒下篮子去买过东西。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似乎总有点可笑。”
这番场景到了她的宿敌,同为女作家的潘柳黛眼中变成了这样:
“张爱玲还有一个怪癖,便是喜欢吃臭豆腐干,有一回的黄昏,她正在写作,发见弄堂里臭豆腐干的声音,连忙立起来,换旗袍,涂口红,搭胭脂地走出去,可是化妆时间这一刻钟太久,而张爱玲拿了碗追上去,已是过了两条街,结果有志者竟成,张爱玲追着买臭豆腐干,买了四五块,一面吃,一面嗅,那样子真使人难过!”
不愧是女作家,一支笔可以开无轨电车,鸦鸦得令人发噱。
张爱玲的另一个女友也爆料,她每次走在中正路上,即现在的延安路,总爱往重庆路那边去,因为那里有一个臭味十足的老牌油煎豆腐干摊。
她写的《不了情》被文华影片公司拍成电影,导演是桑弧。电影在当时的卡尔登大戏院上映,张爱玲带了炎樱去看,又被记者写上了报纸,标题为“卡尔登门口张爱玲发嗲”:
“昨日下午在卡尔登门口,有一对花枝招展的少女,原来是张爱玲和炎樱,张爱玲穿一件绿底黑花的旗袍,炎樱穿的是洋里洋腔的洋装。炎樱是张爱玲笔底下常出现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异国的姑娘,因为她不谙华语,这一天在卡尔登门口,张爱玲指着每一幅《不了情》的剧照,用英语解释给她听,现身说法,有声有色。”
卡尔登大戏院位于南京西路与风阳路之间的黄河路上,即后来的长江剧场。
就连她去警局报个案,记者用的新闻标题也是“张爱玲到警局,西装男朋友随伺”,估计这位记者平常好莱坞电影看多了。
“昨天在黄埔分局里,忽然出现了张小姐的踪迹,她身着蓝底白花纱旗袍,足穿半跟白皮鞋,手挟黑色玻璃皮包,面部略施脂粉,看上去比从前稍微胖了一些。另外还有一个西装笔挺姓萧的朋友陪伴着。”
她来警局报案是为了《传奇》一书被盗版的事情。
张爱玲是爱看小报的,她爱小报中嬉笑怒骂恣意淋漓的人性。在她的童年回忆里,她父亲的家有她喜欢的鸦片云雾,这片雾霭里头永远堆着小报,她一边看着小报一边和父亲聊起亲戚间的笑话来。“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在张爱玲的眼中,父亲房间里的鸦片云雾看上去似阳光,她其实是爱她父亲的,至少在某一刻……
很多年后她说,“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
从童年记忆中父亲房里的小报,到她成了小报记者们追逐报道的对象之一,以及她写的小说被小报连载,她和小报冥冥中有段不了情。她曾自嘲是个“小报作家”。
七八十年代台湾刮起了张爱玲热,大大小小的报纸都争相刊登祖师奶奶的吃穿住行一干之事。台湾某报的驻美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张爱玲住的公寓隔壁租到了间空房子,做起了她的“邻居”。
这位女记者每天一早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拎着婴儿篮去张爱玲隔壁的公寓“上班”,贴着墙壁倾听隔壁房间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坚守了一个月,终于被她抓到宅了一个月的张爱玲走出房门扔垃圾。她如获至宝,偷偷把垃圾袋原封不动地捡了回去细细研究,于是才有了张爱玲晚年时离群索居的生活和饮食细节被曝光。
速成品、微加工食物是张爱玲晚年餐桌上的常客,因此那些半成品食物、罐头等加工食品成了她的首选。在口味上还是像年轻时一样爱吃软烂的、甜糯的、有异香的食物。
她的主食常吃一种Stouffers牌的鸡肉派,超市买的速成品,馅心有鸡肉丁、胡萝卜、青豆、火腿片、洋葱等,鸡肉派盛在锡纸做的碟子内,可以直接放在电炉上或烤炉内加工,烘热即食。
Thomas牌的松饼是她的另一主食,她用罐头蔬菜搭配松饼一起吃。祖师奶奶完全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鱼肉和大米饭更无踪影。她的饮食习惯早已西化了,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人西化得如此顺利,如此不留痕迹,好像先天就很适宜西方的饮食习惯。
医生让她戒糖,但是她还会吃一点心爱的甜食,比如胡桃派。她买的也是半制品,回来只要稍稍烤下就可以吃了。
她喝低脂牛奶,因为嫌全脂牛奶有奶腥气。祖师奶奶的有些饮食习惯像极处女座人的精神洁癖,连带着让人想到了张爱玲笔下那抹永远的月亮,带着呜呜咽咽笛子似的清辉……
“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张爱玲的生日和忌日都离中秋很近,这很好解释了她的“月亮情结”,她借用月亮来书写“天机”,想来月亮的潮汐作用于她比平常人要体会敏感得多吧!
祖师奶奶的一支笔最喜描绘世间的男女之情,月亮是她笔下寓意深远的爱情象征。
初恋是凸月,像“一颗新剥出来的莲子”;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转角遇到爱的白流苏,在她的泪眼中“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够了。
对爱情有着少女般甜甜憧憬,张爱玲笔下向往“白富美”的典型人物薇龙,“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然后奶奶白眼一翻,以一句“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狠辣收尾。
圣洁的妻是“床前明月光”,而以世俗观念来看带有污迹的爱情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可是祖师奶奶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到后面笔锋一转,“床前明月光”的妻出了轨,“一抹蚊子血”的情妇却回归成传统女人的模样,嫁人过上了平静安稳的生活,只是并不很幸福。标准的张氏讽刺,一支笔从来不会轻易饶人。
祖师奶奶没有像我们一样出国久了便会觉得少口电饭煲,可怜巴巴地哀叹起方便面或麻辣烫这样基因强大,难以改变的中式饮食习惯。可是她偶尔去逛美国的华人超市时,仍会买些中式美食带回家。装在纸袋里现成的葱油饼,祖师奶奶大概还嫌不够香,又买了芝麻酱涂在葱油饼上一起吃。
芝麻酱馅的包子,那是她年轻时姑姑经常在家会做的吃食。她还在中国城的小馆子里叫了份叉烧和年糕带回来,叉烧炒饭是她在上海读大学时最爱吃的东西,而年糕一如既往地符合她喜食软烂的胃口,又是她晚年坏牙的慰藉。
原来人的味觉记忆真是可以如此顽固,无论何时何地会突然涌上心头。有些乡愁像隔了3层年糕的细白糖,吃的人自己很难发觉罢了。
狗仔在垃圾里还翻到一只保险丝烧坏的单座电炉,是张爱玲用来烘派和加热食物的,看得出刚买不久。“单座的电炉”这样的字眼看上去未免有点凄凉。有人说张爱玲不会做饭,其实她做过的。
距离这只单座电炉被扔掉的30年之前,她曾在给邝文美的信中说,自己近来胃口不佳,常常自己做些中国菜,例如青椒炒蘑菇。她还想邀请邝文美夫妇来美国做客,请他们吃赖雅亲手做的汉堡,“他的烹饪实在不错,比普通的馆子好。”
邝文美是张爱玲后半生的“白玫瑰”,这里的“白玫瑰”没有任何贬义,是指给张爱玲带来正能量的精神依恋。张爱玲曾说,“隔了这些年,还是只要脑子里的大段独白,永远是对Mae说的。以前也从来没第二个人可告诉。”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张爱玲,在和赖雅生活的11年中,也会下厨做中国菜,还在写信给别人的时候夸赖雅做的汉堡好吃。吃得到一起才过得到一起,显然她是爱过的。就像她笔下主人公白流苏说的,“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也够了……
在那位做了张爱玲一个月“邻居”的狗仔眼中,张爱玲是个穷人,穷到连有线电视也订不起,她在文章里称张爱玲为“流浪艺术家”。还自作聪明地说法国面包是最受流浪艺术家欢迎的食物,一块钱一长条够吃一天,比吃罐头便宜多了。
张爱玲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晚景凄凉到食不果腹吗?既然说到这么现实的问题,那就让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来盘一盘祖师奶奶晚年遗产的这笔账。
年,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她过世后在美国银行户口上的存款全部取出,共有6个银行户口,总数美金。这笔钱去掉她办理后事的一切费用后还剩美金,折合当年的港币市价为20多万。
邝文美、宋淇夫妇是张爱玲指定的遗产继承人,他们身前帮张爱玲打理其作品出版、版税等相关事务,还帮助张爱玲理财。宋淇会在香港帮张爱玲买一些外币或定期存款,哪个外币利息高而通货膨胀低,通常收益就较好。
据他们的儿子宋以朗转述,他的母亲有一本手写的绿簿子,上面写着张爱玲的名字,该簿子上共记录了外币存款32万多美元,折合当年港币多万元。彼时是年,张爱玲过世一年后。
年的上海房价,彼时人民币元/㎡的价格已经可以在市中心买到一套很好的公寓房子。一套㎡的三室一厅,大概也就20多万人民币。
宋以朗说,“如果张爱玲当年带这笔存款回中国,就是个百万富翁了。”
宋以朗作为张爱玲的文学遗产继承人,把张爱玲作品的版权费做了如下几处安排:
1.用版权费发起一个张爱玲的5年研究计划,资助学者以各种方式来研究张爱玲;
2.在香港大学设立张爱玲奖学金,专门资助从内地来港大读书的文科女生,以此纪念张爱玲;
3.资助张爱玲作品的权威研讨会,比如资助了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召开的国际张爱玲研讨会。
今天,台湾皇冠出版社仍然是张爱玲作品的唯一全球代理。但到年,即张爱玲死后50年,她的作品便属于公共财产,宋家也不会再拥有她的版权,皇冠的代理权届时也即时终止。
年后,她是块无价之宝。
岁月是本字典,祖师奶奶是口深井。很多人探身欲窥究竟,微皱的水面上映出了窥探者自己的身影。致张爱玲诞辰96周年。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张爱玲
文
薇安
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张爱玲钟情的人间烟火味
吃得到一起才过得到一起
与张爱玲聊咖啡
愿记忆中的月亮都是明亮的香甜的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皮肤病白癜风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