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饮食调养 > 有个小小人叫我妈妈,可是,妈妈是什么

有个小小人叫我妈妈,可是,妈妈是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跟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聊天,她问我,做妈妈有什么感慨?

我说,很多。

真的是很多。

上个月带宝宝去体检,站在抽血室门口排队,我听到里面传出哭声,想到宝宝这么小又要扎针,眼眶就红了。

宝宝当时在我怀里正好奇地观察周围,我低头看他一眼,他很快就捕捉到我的目光,当我看第二眼的时候,他还在看我,我看看别处,再低头看他,就看到他眼睛慢慢地红了,有泪水悄悄溢上来,他不是哭,就是要掉眼泪的样子。我才反应过来,他是看到我在哭,就赶紧收收情绪,冲他笑,他好像什么都懂一样,也跟着笑起来。

我想我算是一个有爱的妈妈,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称职。

One。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的母亲不是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她在事业上的收获不会亚于我的父亲。

在我母亲生活的年代和地区,女子上学的比例并不高,我母亲成绩很好,上课总是看小说,考试照样是第一。最拿手的是数学和物理,我父亲也一样,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物理很差,数学到了高中以后也只能算是勉强可以。小时候她辅导我的功课居多,那时候我以为“妈妈”就是她的职业,日夜要加班的那种。

现在她步入中年,身材依旧很好,衣服的尺码几十年不变,皮肤比年轻时还要白皙光滑。她还和年轻时一样能干,带着一点点的洁癖和强迫症,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又美观。

我父母曾是校友。当时我母亲是家里唯一一个坚持上学的女孩子,所以家里好看的衣服都穿在她身上。她年轻时又爱美,会搭配,穿起来也漂亮。当时我父亲还是一个思想未开化的人,心想着在学校不读书天天谈打扮,那一定不是好学生。于是,就在学校宣传栏里贴了一张不留名的大字报,含沙射影地批评我母亲。那时候他俩其实并不认识,后来我母亲才知道:那个贴大字报的人,原来是你啊。结婚后,我父亲给母亲买过很多漂亮衣服,有些直到现在还能穿,穿出去人家也总是问:哟,新衣服啊,哪买的。

但是,我母亲和天下很多母亲一样,总想着勤俭持家、无私奉献,她反而不如在学校时那么爱打扮。家里的物件,总是用了很久还是跟新的一样,她的能干,都一一付给了这个家。

这些年,我问过母亲很多问题,从学业、生活到人生,我唯一没有问的是: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不相信在学校那么活跃的她没有梦想,我也不认为把小家庭生活打理好、大家庭关系处理好会是她眼中的成就。长大后,我回过头去看母亲的付出,深觉受之有愧。她无止境地放大了自己的角色,无限度地缩小了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她居然如此舍得。

Two。

如果你的妈妈也是无私奉献型的,你有没有跟我一样,很多次都希望妈妈能够自私点?

你会不会承认,你有对自己妈妈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当她追着你问吃红烧鱼还是水煮鱼,或者总以担忧的目光看向你的生活。当她全身心都是为了你,而你逐渐长大,你最先感到的,一定是压力。

微博上有个“请写信给我”,简介为“全世界最多感慨的一间邮局”,博主会从每天收到的私信里挑出一些当作网络明信片发出来,类似于一个网络树洞,可以匿名说心事。曾经就有一个人这么说“妈妈,对不起,我是个同性恋”,下面跟着有人评论“妈妈,对不起,不能成为你的骄傲”,还有人这样写“我真的很害怕妈妈对我失望,真的好害怕”。这种歉疚和害怕,你曾有过吗?

微博上也有人这样写:“为什么和亲情有关的公益广告永远都是父母准备了一桌子菜儿女突然打电话来说不回来了父母只能望着一桌子菜叹息这样的情节?为什么不能是儿女突然打电话来说不回来了父母立刻换身衣服欢天喜地出门打麻将跳广场舞这样的情节?”

为什么呢?

我记得早些年还有人在《读者》《青年文摘》这类的杂志上写“妈妈撒谎声称自己不爱吃鱼肉,就是为了省给孩子吃”这样的文章,想必当时很多人默默感慨,然后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是现在这类文章未必还能得到读者的认同,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状况在变好,更是因为爱,不一定要有牺牲。

或者说,我们努力,就是为了避免“需要一些人做出牺牲才能让另一些人过得更好”这种情况。

前段时间我从家里回长沙,公婆比我早一天到,吃中饭的时候,本来大家都在聊着天,公公突然说了句“我们昨天都没吃肉,今天你们回来才买的”,然后大家都变得沉默。他们也许在等着我们说什么,但我们不觉得说出来的话会让他们满意,所以我们什么也没说。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父母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爱,他们想证明自己是有对你好,但给人的感觉却更像是一种胁迫。

Three。

我身边有几个女性朋友都跟我讲,每次在她们和婆婆发生冲突时,老公必讲的一句话是“我妈妈很不容易”或者“我妈妈带大我很不容易”。我刚好也是一个男孩的妈妈,我很不愿意将来我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蠢话。虽然现在说这话有点早,但如果以后我的孩子总是在家庭关系中不明是非地维护我,我一定不会窃喜,我会觉得自己做为一个妈妈很失败。

今天在专栏里看到一篇有关甘肃一位农村妈妈杀小孩然后自杀的文章,下面有读者留言“我想起少年时期家里农忙时的情况,妈妈一个人在家带我们姐弟仨,每到农忙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那时候我很恨她。现在想想,这对农村妇女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了”。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母亲不容易?不仅仅是看到母亲的辛苦,更是看到母亲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坏脾气,但是也可能是一直在隐忍的好脾气。前者让你去体谅她的辛苦进而去包容她,后者让你去感慨她的付出进而加倍心疼她。

但我记得有篇文章,作者写一个有些贫穷的家庭,母亲很辛苦,对待生活却总是一丝不苟,每次吃藕,都是洗得很干净,切成均匀大小的片状,整齐地码在盘子里。这个孩子长大后,记忆中最深刻的,不是家里的贫穷,不是母亲的辛苦,而是这盘整齐的藕片。

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幸运,或者说,我们这一代人中幸运的比较多。尽管现在的都市女性都面临工作家庭如何平衡、家庭矛盾如何处理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比起一些女性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与温饱问题,还是要容易得多。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我并没有特别不容易。

Four。

我以为,妈妈的第一职责,是爱自己。网上很多文章都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爱妈妈。我觉得不是,最好的爱,一定是妈妈爱自己。

我想自己很可能是一个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的人,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做给我的孩子看——这就是我,你的妈妈就是这个样子。我很难被环境或者处境改变,内心也并不愿意被“妈妈”这个角色吞噬掉。事实上,我也没有被任何一个角色吞噬掉。

不论是社交、谈吐,聪明或者能干,还是性情、品格,我都不及我的母亲,我也很难在家庭中做到像我母亲那般忘我。我深信我的精力有限,如果我在家务中让自己变得疲惫,我便没办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我甚至可能因为生活过于忙碌琐碎而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变得焦虑,变得不宽容,变得不可爱。

我更希望我在孩子面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单单是“妈妈”这个角色。我爱他,但我并没有为他做出任何牺牲。那些用来陪伴他的时间,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因为我觉得我应该那么做,并且很乐意。

当我们进入一段关系,最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从这段关系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才是进入的开始。夫妻关系是这样,母子关系也应该是这样。越是亲密,越应该彼此独立不去依靠。

我希望孩子看到的妈妈,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自信、乐观自爱、平和自尊的人。她的人生很完整,她不做任何违心的改变,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成全。

我也不想做一个无所不能的妈妈,我更愿意承认我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人人都有做不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所以孩子你以后不需要为你的力所不能及而对妈妈感到抱歉。

Five。

有个小小人叫我妈妈,就是这个小小人教我明白妈妈是什么。

喜欢请点赞+转发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egt.com/ystl/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