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饮食调养 > 半杯淡盐水你是否有心理洁癖
半杯淡盐水你是否有心理洁癖
娴人娴语(55)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刺,实质上是否认自身的阴暗面,延迟对自身的质疑。事实上,他们盯着别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他们的规则,这是一种自我确认的方法。小静来咨询,因为她无法应付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起初她把人际交往中的失败归结为他人的不合作。几次交流后,她才看清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是她的挑剔、不宽容导致无法与同事们正常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小静的心理世界倾向于绝对清洁。她严格审查与自己交往的人,心理上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一旦发现所交往的人思想是所谓“肮脏”的,马上就会将其直接剔除出自己的社交范围,即便认识也会形同陌路。我们通常把这种症状称之“心理洁癖”。从心理学角度,这样的人往往苛求完美,有强迫倾向,容易自我孤立,使人敬而远之。如果试着从更深层次的心理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刺,实质上是否认自身的阴暗面,延迟对自身的质疑。事实上,他们盯着别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他们的规则,这是一种自我确认的方法,是为了确认自己是属于“正常人”、“好人”的行列而感到安心。有着心理洁癖的人,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挑剔,心存质疑,内心里冲突,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与职场中。
这样的状况该怎样改变呢?
增强自身理解力多些接纳与宽容增强对他人的理解,首先要做到理解自己、接纳自身的阴暗面。如果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问题,自己身上一点也不少,就会对他人产生共情,从而宽容接纳。德国心理学家请大约人描述自己在有可能犯错的行为(比如撒谎、逃票)时的内心感受,分成两组,让他们轮流成为犯错者和评判者,然后请他们分别对犯错者给予评判。这时,出现了令人吃惊的结果:他们并没有严厉谴责那些已经付诸行动的人,他们中最为苛刻的人竟然也都表示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懂得了对方的动机,对这些“犯错者”产生了共情,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看来,对自己的理解与接纳能帮助我们少一些严苛与狭窄,多一些接纳与宽容,人际关系自然也会随之改善。
淡化主观色彩尝试换位思考对于某些事物的评判,我们都可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只是意识不到眼镜的存在。而患有心理洁癖的人色彩更浓重,他们认为自己坚持的信念总是“很合理的”。当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他们通常以为那就是攻击。他们会进行激烈的自我辩护,使自己原有的看法得以维持甚至强化。比如问一对夫妻谁承担家务多,他们会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回答,一方说:“我大概承担了35%。”而另一方面则反驳:“他顶多做了15%。”答案不一样,他们到底谁在撒谎?都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的表达是“很客观的”罢啦。试着放弃主观的有色眼镜,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不是更容易沟通呢?
培养接纳开放的心态收获更大的心灵自由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这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和理解对方,需要以理性的视角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小静曾说过:“我原来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最纯净最正确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通过咨询,我试着做到换位思考,如果别人也这样对我,我会感觉特别不舒服,才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同事对我敬而远之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小静目前的人际关系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能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保持谦逊开放的心态,意识到自己的认识终究是有局限的。不要忘记,如果我们将别人定格、归纳到“肮脏”的类别里,就是无视自己心理上同样的“肮脏”。所以,试着放下内心那把刻板的尺子,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内心自由;试着对不同的事物、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文已于年7月发表于《人口导报》,现放于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