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洁癖 > 饮食调养 > 风起洛阳百里弘毅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风起洛阳百里弘毅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风起洛阳》这部剧,最近是真的火,看的也过瘾,节奏明快不拖沓,代入感很强!
这次我们说一下进入第十一集中,“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对此,你了解多少呢?#王一博风起洛阳#
百里弘毅关于“无用有用”说那一段戏,其实是最让人心疼他的一段,因为看到了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因为阿爷之死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而打碎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人生观。
看到一个一直坚持做对的事的人,亲口承认他错了。现实让他猛然醒悟,理想是易碎的,因为世事繁杂险恶,并不能所有事都“从心”。
为什么这么说?就要先解释一下二郎口中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了。
这句话不是从二郎口中说给观众的,而是由申非说出来,可见二郎平日在家是经常说这句话,所以才被身边的贴身侍从记得那么清楚,也可见,二郎是多么认可这句话。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是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一棵做什么木材都不合适却长了几千年的古树得出结论:“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庄子的观点就是,无用之用,就是与人无害,自身也不需要有什么建树,这样虽然于他人而言“无用”,但于己而言却是另一种“有所作为”,因为可以自保。
百里弘毅此人,百工之家出身,又博采百家之长,他“无书不通”,百工属墨家,“无用之用”却属于道家思想。
看他和武思月、高秉烛去法善寺,山门前礼拜的样子,佛学他也有研究,洛阳这个地方,是儒释道三家发源地,甚至玄学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洛阳兴盛起来的。
百里二郎身为一个盛唐时期的洛阳人,有天赋异禀无书不通,肯定对各家精髓博览旁收,所以,我觉得二郎虽是墨家百工出身,他的精神世界却更偏老庄思想。
而且武周时期朝廷派系纷扰、酷吏横行、人人自危,与庄子所处的暴君很多的战国时代极为相似。
所以,庄子的“无用之用”的理论,就是告诫人们,你有利用价值就会被人所利用,而无用的用处,才是自保之道!
所以,百里弘毅一直以来都是坚持他们百里家就遵守百工之家的规矩,谁也不招惹、谁也不亲近,更去不攀附,做一个“于世无用而于己有用的人”,是二郎一直所坚持和信奉的。
所以他说“功名仕途,不是唯一”,在武周朝,仕途充满危险,远离仕途,醉心百工,与人无扰,于己有利。
但是,阿爷之死,令百里弘毅猛然醒悟,他之前坚持和信奉的“无用之用”是错的,人世险恶,并不是你一心远离就能躲开的,人身处于世,是无法“唯心而为”的,就像阿爷,一生清廉干净、兢兢业业,甚至明哲保身、谨言慎行,最后还是落得一个被人利用陷害乃至身死的下场。
阿爷活着的那些日子里,二郎肯定也经常把“无用之用”挂在嘴上,他这种脱离现实的精神洁癖肯定没有得到阿爷的认同。
以阿爷之爱子,肯定曾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过现实世界不可能如理想般美好,你想不问世事就能躲过是非是不可能的……
但阿爷活着的时候二郎不懂阿爷的用心良苦,如今阿爷不在了,二郎经历了一番挫折也再无阿爷庇佑,他才逐渐想明白了阿爷是对的,他,错了!
一个人认清自己很难,二郎无疑是认得清的,一个人承认自己错了更难,二郎的承认错误,是用血淋淋的现实教训换来的,亲手打碎自己成长过程中构建的精神世界,毫无庇佑的去面对残酷的现实,这才是二郎最痛的成长,每想至此,不由人不泪目……
才有了我们看到的一幕,在手刃仇人的时候,他却不能亲自解决,顾全大局,问出理由后,其实打破了他固有的思维,更是对阿爷的愧对,才会留下泪!
至此,才开启了他真正的成长之路,说实话,这滴泪UNIQ王一博演得很到位!这个必须给点赞。
《风起洛阳》百里弘毅这条线可能是整部剧的亮点,我们可以看到成长,也看到了人物的变化。
最后说一下,UNIQ王一博在这部剧的表现,个人感觉可圈可点,前期表现贴合人物设定,后期的变化,不知道能否提升,需要看他的表现了!